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1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篇 |
民族学 | 8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218篇 |
理论方法论 | 38篇 |
综合类 | 1274篇 |
社会学 | 86篇 |
统计学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39篇 |
2006年 | 154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40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1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红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4):316-319
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是理论通向实践的必经桥梁,是合理的社会决策和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保证.这要求应多视角、全方位地探究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标准.其内容上的真(真理标准)、功用上的善(价值标准)和形式上的美(审美标准)及其三者的统一是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标准的要旨. 相似文献
22.
江锡铨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4)
“创造”诗派是一个兼具现代主义特色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属于后期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 ,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他们的艺术活动 ,更大规模地综合了不同门类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交叉影响 ,在新诗绘画美的表现与追求上 ,显示了更为鲜明突出的艺术个性。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创造社“革命化”以后 ,“创造”诗派的新诗绘画美又呈现了新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23.
随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对它美的境界有所追求,武术套路不仅有它的表演价值还孕育着很深的审美价值。从武术套路运动的形式美、意境美等方面对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4.
以牛顿力学为核心的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哲学基础预设了经典理论与实在之间的镜像关系.这种关系蕴含了两个基本假设:其一,科学理论的可靠性与实在性假设;其二,科学方法与科学仪器的有效性与客观性假设.这种观点曾受到马赫、彭加勒和迪昂等人的质疑,却得到了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的支持.相对论力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关系.量子力学的产生对此提出的挑战是颠覆性的和空前的.量子理论是依赖于测量条件的理论,它与实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整体性的模拟关系.模拟的过程是主客观统一的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论不再是对实在的直接描述,而是在特定的模型框架内谈论实在或理解实在.谈论实在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实在的认知内容的表达,对实在机理的间接模拟,不是对实在本身的直接断言,也不是对实在行为变化的镜像表达.这种观点不需要我们放弃长期以来形成的科学有可能使我们认识实在的直觉与追求,而是承认,科学认知过程中存在的辩护等修辞因素也是对科学真理的探索、辩明与阐释.这是一种介于僵化的经典实在论与多元的相对主义视野之间的一种中间领域的语境认识论. 相似文献
25.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述了文学创作的"冲淡美"境界,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具有澹泊素洁、虚静专注的精神心态;心物关系具有物我融通、心物妙契、物淡我亦淡的特征;取象造境具有幽柔、淡远、恬静的特色。 相似文献
26.
康德美学从反思判断到目的论判断虽然是从认识论上推导的,但其现象还原过程却蕴涵着审美发生的理路。这就是:生命的有机统一——自然的合目的性(美的形式)→主体的合目的性——超自然之上的使命崇高。自然的有机联系使生命从自然的律动和形式选择活动中继承了动力和向力,又在这两种因素融合成的形式感中加入了理性和想象力,美感便潜化为正向引力。如果把美感的生命发生过程分为四个感性阶段,则生命的感受超越直感刺激和形式的程式化束缚;生命被对象唤醒而获得的理想目标、形态、价值内化为境界;使人的生命意识空间趋向无限,是第四感性。这样不管是自然美的反观、艺术美的创造,还是社会美的诉求,都共同被生命活力导引的美的理想铸成为生命的目标。自然依据其形式美塑造的人类渴望升华并能构建符合自然形式美的和谐的社会生活是自然的目的,也是从审美发生上需要确证的观念。 相似文献
27.
阐述了体育对增进人体美,增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重要意义,人们通过体育运动充分领略艺术美。美学对体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进入新世纪以来,影像文化尤其是影视文化逐渐实现了对新世纪小说的渗透。新世纪小说的影像化特征形成于它所遵循的仿像之所以构成的符号逻辑,这取消了文字文本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外观差异。造成这一审美形态的原因在于现代性生存境遇对其自我认同机制提出的新的考验。如何在新世纪影视与小说互动的语境中保持小说独立的地位和审美价值,是需要慎重对待和思考的严肃问题。 相似文献
29.
解艳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63-64
绘画构图是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在绘画作品形成过程中,构图有着与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三个角度谈不同的绘画构图体现着画家不同的审美意向、追求、个性及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30.
彭焱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本体诗歌翻译理论主要探讨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关系。译文与原文应该达到形似还是神似,译者应该求真还是求美,这是翻译界一直争论的话题。按照“形似与神似,求真与求美”的关系来分析江枫先生对艾米莉·狄金森的两首诗歌“暴风雨夜”和“篱笆那边”的翻译,可以看出,标点符号、遣词、诗歌的韵式和诗人的创作风格等方面体现了江枫译文的特点和风格:译文选词简单但富有张力,行文简约而内敛,与原诗风格颇似;但由于过于追求简约而稍显生硬和晦涩。总之,江枫的译文是形似与神似结合的典范,体现其“形似而后神似”的主张以及“简约而忠实”的风格,但并未完全实现“求真与求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