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25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企业成长为技术创新主体与经济的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精髓 ,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弱是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必须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 ;强化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意识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和公共组织在促进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被学术界称为原始社会“活化石”之黎族“合亩制”形态和特征的阐述,着重分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至20世纪上半叶,海南岛中部黎族聚居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演化,以揭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演变规律及发展的矛盾特殊性。  相似文献   
93.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应有之义,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中实现改善党的领导的目标。主要是:改进中国共产党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方式,通过向人大提议案的形式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转变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加强人大常委会建设,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94.
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移植的必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使其难以产生内发的制度变迁,近代西方制度文明的挑战打破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自身演进的轨迹,制度移植成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5.
东进公司注重组织文化塑造,倡导并践行当地的优秀文化,设计和运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使得利益相关者激励相容。这不但化解了村企间的可能冲突,构建了和谐的村企、政企关系,而且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利于对公司纵向一体化经营的潜在威胁实行各个击破。伴随企业的发展,当地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双方形成了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东进企业的案例为其他企业与村民之间化解矛盾、建立长期合作共赢关系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6.
教育部于2007年提出了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通称"质量工程"),首次把教学团队的建设作为"质量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教学团队的建设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党的教育方针是团队建设的统领,团队协作精神是团队建设的纽带,团队自身建设是团队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97.
人的行为动机有财富和非财富两个方面,如何进行选择,制度是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它能改变人们为其偏好所付出的代价,从而减少抉择成本。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涉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本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接受者三个重要环节,充满着践行成本、宣讲成本和理解成本。必须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和保障,以减少或消除这些成本,从而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快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8.
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高等学校要紧紧抓住这一发展的有利时机,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找准定位,扬长避短。要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整合和利用工作,力争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的高等学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一个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
徐勇 《社会科学》2006,1(7):93-97
乡镇体制改革是继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又一重要改革,并直接决定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与否。基于财政压力,这一改革以“减人减事减支”为主要内容。其作用是能够缓解紧张的财政压力,但缺乏整体构造和长远设想。应该超越财政压力,从现代国家构造的角度设计现代乡镇制度,使之从资源汲取型向资源支持型转变;从管治型向服务型转变,成为一种上下联动的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00.
亚企业家: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新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克思理论认为工人阶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熊彼特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者经过研究发现亚企业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者试图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家制度安排,探讨亚企业家的生成机制,这种生成机制激励着人类不断向上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才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向前进步。亚企业家概念的提出是对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的论述的诠释,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