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中国教育如何参与国际竞争 ?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如何认识和把握 ?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 ,如何看待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关系 ?作者对以上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并提出了教育质量多样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32.
中国的品牌除了像海尔、康佳、红塔山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外,大多数都生命短暂,长则几年,短则几个月。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品牌走不远,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33.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内涵, 认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34.
企业国际化包括市场国际化与边界国际化,其对外直接投资能力是判断国际化程度的主要标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国际化内涵在不断扩展,国际化衡量标准也正在朝着更加全面、细化和量化的方向发展。就中国企业国际化总体战略来说, 面对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复杂形势,对外直接投资应持科学、谨慎和严谨的态度。  相似文献   
35.
浅析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90年代,为配合国家21世纪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新加坡明确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战略,要求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人才,增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使新加坡发展成为国际学术文化中心。本文对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社会经济背景、主要表现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36.
建筑国际化与CM模式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 ,建筑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 ,在中国引入和应用CM模式是必要的。根据建筑国际化的趋势和特征 ,可以建立以总承包公司、项目管理公司和监理企业为CM承包主体的基本运作模式 ,但三者的适用情况有所区别。另外 ,在中国应用CM模式还需要相应的配套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37.
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快速国际化的现象,早期的国际化经典理论以及传统的国际化理论并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当今中小企业的快速国际化的成因,国际经济技术的快速变化为企业快速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企业自身国际化发展的要求是内在动力,新型企业家因素则是推动企业快速国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
教育国际化是以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20多年来,我校坚持对内深化改革和对外扩大开放,努力提高我校教育国际化的程度,取得了一些阶段性重要成果。我校国际合作交流也逐步发展成为高校教育、科研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之后的第四职能。本文就我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9.
重评五四启蒙运动三题——兼评李泽厚诸先生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宇 《文史哲》2004,(4):138-144
五四启蒙运动有三个问题值得重新评说:一是"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是与非。五四启蒙运动常常因致力于思想文化问题而受到非议,但作为政治革命之后的思想文化补课,五四并非"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而是要解决的就是思想文化问题。这种选择是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适应了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二是为什么反对"调和折衷"。这也是"五四"遭受非议的重要原因。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之所以选择这种极端化的态度,并非只是出自策略性的考虑,而是不相信调和折衷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只要面对文化冲突的实际,就会承认,一些基本价值是无法调和的。三是启蒙运动的目标指向。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五四启蒙运动是从属和服务于救亡的。事实并非如此,五四启蒙运动虽然与救亡相关联,但它以人为出发点,目标指向是人而不是民族或国家。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