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58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中华民国时期新疆地方政权与苏联政府保持了长期密切的、不正常的特殊关系 ,而对这一关系一直以来就缺乏研究。本文试图就盛世才与苏联同盟基础的破裂作一初探。笔者认为 194 0年 11月《锡矿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盛苏同盟基础的破裂 ,盛苏同盟基础的破裂是该基础固有矛盾决定了的 ,是苏联对新疆控制及其在新疆权益要求直接威胁盛世才在新疆实际统治地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2.
许多专书认为“人声”是一种以其“短”而独立存在的声调。“人声”和别的调类的区别凭借音长,别的调类相互间的区别凭借音高。换言之,平上去人四声有两套划分标准。那么,怎样证明“人声”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短调”呢?一些专家称,是调长的对立。可是笔者发现,证明其“对立”的论述与音理不合,所谓“对立关系”不能确立。可行的解释应是,声调是以音高为声学特性的语音单位,人声音节上的声调和别的调类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平上去人”的“人”并不是一个独立调位,而是声调系统中某调位的条件变体。  相似文献   
33.
在盛唐文人的贬谪心态中,虽然有愁怨悲苦,愤懑不平,但盛世的沦谪者们在自然山水的雅赏或恣情之中,心态闲暇超逸、轻扬愉心;他们塑造了沦谪者潇洒飘逸的形象;他们诗酒唱和,乐妓歌舞,浮华豪奢,流连玩赏,不改往日的气派;他们也想象和向往世外自由飘逸的境界,并把世俗的享乐和欢娱移置其中,以此作为困踬中高扬个性和自我超脱的方式;他们期许和称赞沦谪者的才华德行,并对沦谪者的未来寄托着美好的愿望;他们甚至对沦谪天涯的伤心之地也充满着一份人生的深情和眷恋。  相似文献   
34.
沈复的《浮生六记》是19世纪初期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富有探索精神的小说。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人性的体验和感悟,对人的尊严和个性自由的追求,对富有天然之趣的自然美的爱好以及小说艺术上独具特色的纪实性、自传性、抒情性特征,使它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它所产生的时代,从而呈现出一定的近代化色彩。  相似文献   
35.
诗歌声律学为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齐、梁以来备受人们的重视,但也歧见纷出,莫衷一是。清初顾炎武、李因笃、毛奇龄等人潜心研究古诗音韵,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此后各种研究诗歌声律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尤以王士稹和赵执信最为著名。吴镇深入研究前人的理论成果,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著有《声调谱》和《八病说》两部声律学研究著作,解决了诗歌声律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难题,并提出了新的理论见解,为诗歌声律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6.
洪升的《长生殿》歌颂了李杨最终脱却帝妃桂冠的至真爱情,《四婵娟》则强调合理的婚姻应是才貌相当、以知音式的互爱为基础,这说明作者的婚恋观念已具有了一定的现代性爱色彩和平等意识。但《回文锦》肯定纳妾、抨击妇“妒”。综合三部剧作以及作者自身的婚姻生活说明,洪升前两剧所设计的“新型”夫妻关系,归根结蒂是从男性希望提高自身爱情质量角度提出的要求,带有相当浓厚的男权自私色彩。  相似文献   
37.
神农架蝶类资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作者1997年8月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采集到的87种蝴蝶种类.  相似文献   
38.
曹伟  杨恕 《西域研究》2014,(4):34-43
20世纪30年代苏联两度大规模出兵新疆,帮助盛世才消灭了反政府的武装力量,巩固了其在新疆的统治。以此为契机,苏联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大规模渗透新疆,并为此后更多地介入新疆事务创造了条件。评价苏联这两次出兵新疆的行动,必须将其放在当时苏联整体的国家对外战略的背景下来考虑,这是苏联企图在其周边建立亲苏缓冲地带、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9.
张洁 《学术探索》2014,(6):124-127
汉代是我国训诂学研究的鼎盛时期,汉代注释声训的原则以及推求语源的训诂实践在训诂学史以及语源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拟对汉代声训研究做一概述,主要分为两方面来论述,为政治服务的声训和语言学上的声训,前者选取《春秋繁露》和《白虎通义》,后者选取《说文解字》和《释名》为代表,分别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其异同点,并进一步看到它们的贡献及不足。  相似文献   
40.
第五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在开封召开,这是<金瓶梅>研究史上的一个新的起点,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会议讨论热烈,学术创获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