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58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文章从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筹建着手,主要论述在彭汝琮主持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期间,由于资金困难,织布局于1879年向盛宣怀抵押贷款,试图以此推动筹建工作的进展。但是由于贷款事件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这次借款不仅未能达到推进织布局建设的目的,反而加速了彭汝琮筹办活动的破产。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在彭汝琮主持织布局筹建过程中所遇见的资金困难究竞是源自于资金本身的不足,抑或源自早期中国金融体制的不完善、早期洋务企业经理人员本身素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2.
谭耀炬先生的《小学考声韵》校注是研究古代音韵学的一部力作。该书的出版 ,填补了古代音韵学专科目录研究的一项学术空白。本书最大的特点 ,就是穷搜博考 ,析缕治棼。不仅点校准确精善 ,而且考证翔实 ,纠正了不少前贤讹误 ,是目前小学类学术专著中一部有价值的好书。  相似文献   
43.
在热应激条件下 ,于蛋鸡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 ( 0 .2 %、0 .3%、0 .4 %、0 .5% )的肾肿解毒灵药 ,结果表明 :添加剂量为 0 .4 %的肾肿解毒灵缓解蛋鸡热应激效果最好 ,可提高产蛋率 13.15% ,平均蛋重增加 2 .0 4g ,同时能降低料蛋比 ,增强鸡只食欲  相似文献   
44.
略论明清吴江沈氏世家之女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江苏吴江沈氏世家,在晚明至清初这百余年间,先后有女作家二十余人.这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在这二十几位女作家中,既有诗人、词人,也有散曲家、戏剧家,其人其作,表表一时.研究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的发展史,对沈氏世家之女作家理应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45.
甲午战后,兴修卢汉铁路成为清政府的国策要政。在财政入不敷出的困难局面下,清政府选定盛宣怀提出的先官款、次洋债、后商股的筹款方案,并由盛宣怀全权负责实施。由于官款不足,商股难集,借洋债成为卢汉铁路的主要用款来源。经过漫长、复杂、艰难、曲折的谈判,最终与比利时公司达成筑路借款合同。尽管该合同在路权方面存在着不少弊端,但却启动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建设进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卢汉铁路的兴建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46.
《泰定养生主论》是元代医家王=编撰的关于养生学和痰证学的专著。该书完成于元朝末年,初刻于元惠宗四年。书中存在一定量的异体字(包括俗体字)、通假字、古字、记音字及常见讹误,就其中的个别疑难字做了考释。  相似文献   
47.
西王母"戴勝"始见于《山海经》,"勝纹"源于汉画之西王母。勝之物象原型及其原始功能,古今异说颇多,有"花勝说"、"织榺说"、"鸟翼说"等。运用文献学、考古学、语源学、图像学和民俗学等多重证据,将其链接聚焦,进而锁定汉画"勝纹"乃上古生殖崇拜符号,是为"阳具说"。汉砖"勝纹"、汉简"(勝)"字,为作者之新发现。  相似文献   
48.
王阳明创立的心学学说在儒学正统性上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别诸生》这首诗,王阳明表达了心学在谱系上与正统儒学一脉相承的观点。一方面,在儒学学说演变史上,他倡导回复理学兴盛之前本已存在的于儒学学说中的"心性"观:另一方面,王阳明提出了与正统儒学"修己治人"目标相一致的实践方法。王阳明之所以强调他的学说与儒学正统一脉相承的关系,在于使其学说本身更具有完整性并具有可信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49.
萧红和张爱玲这两个看似并无直接关联的作家,其成长经历、人生轨迹却多有相似之处;就写作意义而言,彼此也有殊途同归之处。她们以其对十里洋场的“现代”日常生活和乡土中国的“前现代”日常生活的描绘,分别表达了对现代中国的“两极想象”。由张爱玲反观萧红,后者对中国乡村生活形式的描绘,为中国现代作家的现代性思考提供了具有启示意义的参照。  相似文献   
50.
谭解文 《云梦学刊》2006,27(5):5-7,51
发生在1961年的以郭沫若为核心的《再生缘》研讨活动,使《再生缘》及其作者陈端生获得了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郭沫若对《再生缘》思想艺术价值,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对陈端生的家世、遭遇作了全面的考证。有关《再生缘》的研讨是一次纯粹的学术研讨,郭沫若在这次讨论中表达了对陈寅恪的尊崇与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