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18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5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陆机集》的用韵情况和以“阳夏四谢”为代表的魏晋语音的用韵情况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在韵部出现了分化合流的情况。可见《陆机集》的用韵具有从汉代到魏晋语音衍变的中间过渡音的地位  相似文献   
42.
唐代诗人在认同接受嵇康名士风流的同时,否定的声音也未停止过。他们对嵇康的否定涉及到他的"养生"、"慵懒"、"饮酒",以及他的思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诸方面。对嵇康的否定折射出的是唐代诗人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43.
谢翱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人品诗品俱佳,《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文桀骜有奇气,而节概亦卓然可观”。值国家兴亡之际,谢翱尽倾家资,弃笔从戎,投奔文天祥,随文转战各地。宋亡后,谢翱遇名台必哭祭文天祥。其著名的《登西台恸哭记》,是追悼文天祥的感天动地之文,融注着对故宋的坚贞和忠诚。谢翱恸文天祥壮志未酬、为国捐躯,究其根本,则是恸宋朝沦亡、故国不再。他对丈天祥的感情,实质上是对宋室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感情。  相似文献   
44.
李渔的《闲情偶寄》不仅是对前人戏曲理论的总结,更是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戏曲认识的全新角度,即叙事学角度.对于戏曲结构的重视实际上是以叙事为中心的戏曲文学观.李渔认为,叙事艺术的中心问题是整个故事如何围绕一个关键行动展开.李渔的观点在今天的叙事艺术研究中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特色的甚至可以说是很新颖的思想.  相似文献   
45.
《国语集解》以三国韦昭注本为基础,汇集有清一代众家之长,近乎善本。然而犹有疏漏可议之处,本文就《国语集解》注释可议者十处予以辨证。  相似文献   
46.
所谓蟂矶传说,是指孙夫人为刘备自杀于蟂矶的故事。此事不见史书记载,杜撰系数高。明成化问,官方通过立庙对传说予以确认。此传说获得官方认同并形成广泛影响,离不开罗贯中对孙夫人形象的再创造,民间关于孙夫人投江而死的说法及“蟂矶”与“枭姬”音同,也为蠊矶传说的产生提供了一系列的依据。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从刘基政治生涯的特定历史背景及俞源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对刘基为俞源村设计、建造太极星象说的观点进行驳斥,把刘基从神坛位置上请到了武义的地面人间,揭开了刘基与武义神秘莫测的面纱。刘基及其在武义留下的“刘基文化”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在当时、今天乃至将来,都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季羡林的多元文化观和文化交流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德贵 《齐鲁学刊》2003,6(1):109-114
季羡林先生的义理之学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文化多元观 ,其二是文化交流论。文化的产生是多元的 ,不能说是一个地方产生文化 ,或者一个民族产生文化。民族不管大小 ,都对世界文化做出过贡献。文化一旦产生 ,就必然要发生交流。交流是双向的 ,而不是单向的。交流的双方都获益 ,并由此推动整个人类文化不断前进。鲁迅提倡的拿来主义已经证明不是全面的 ,应该既拿来 ,又送去。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相结合 ,就会使我们的文化政策比较全面 ,也会使中国了解世界 ,世界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49.
陈澧是晚清著名学者,所著《东塾读书记》,蜚声海内,享誉艺林。在晚清学术纷纭变幻,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他秉承乾嘉学术优良传统,立足于汉学立场,以古文经学为主,融合宋学及其他,兼收并蓄,独树一帜,提倡一种“新学风”。这种“新学风”因具有近代科学的精神,对清末民初的学界有重要影响。陈澧被公认为汉宋调和的主将和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50.
唐子恒 《齐鲁学刊》2002,(3):143-144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说客蒯彻劝说韩信反汉,以当时陈馀、张耳先友善后反目之事为例:二人结怨后,陈馀袭张耳,张耳“奉项婴头而窜”。中华书局标点本给“项婴”二字加了专名号,说明标点者将“项婴”理解为人名。其实“奉项”与“婴头”对文,“项婴”不是人名,这个专名号应当去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