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44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633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林语堂英译《东坡诗文选》为个案,从审美现代性的四个维度出发,综合分析林氏诗文翻译主、客体中的审美现性特征,可以发现林氏和东坡有着相近的性情和禀赋,林氏翻译实践具有鲜明的审美现代性特征,以此为基点可以探索中国传统诗歌外语翻译及其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2.
张福勋 《阴山学刊》2014,(2):34-41,77
《宋诗话全编》涵盖了诗论、诗话专著和主要的诗论家及主要的论诗名著,更蒐集到了至今还远未为研究者所知晓的散见于浩瀚载籍中的论诗片言只语,对治古代文学者具有莫大的参考意义和学术价值.一是补阙、正误的重要资料价值.二是为作家、作品研究提供事实支撑(含生平事迹补遗;宋代僧诗和诗僧的材料补充;弥补某些人物关系的重要史事).三是为文学史上的某些专门问题提供佐证材料.四是艺术风格的品评,文论观点的概括,则更具有直接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3.
新时期以来,朦胧诗发生的起点、逻辑与变革,表现出情感、启蒙与政治的多重变奏。在朦胧诗发生初期,情感的宣泄以及具有洞察力的思考成为其发生的起点;随着朦胧诗诗潮的推进,崛起论的支持以及启蒙思想的根植为其注入了哲学的逻辑结构,并从根本上成为其探索新时期诗歌创作的原生动力;政治在推动朦胧诗成为思想解放先驱的同时,也成为了其创作落潮的命运推手。  相似文献   
114.
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为今存唐人选唐诗中重要的选本之一,历来受到唐诗研究者的重视。但学术界对该集毁誉悬殊,往往使后学无所适从。故本文结合唐代诗歌创作与诗歌评论的实际,对该集的得失作具体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5.
虽然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王渔洋神韵说的理论渊源之一,但严羽在《沧浪诗话》里却并没有正式提及神韵一词。钱锺书在《谈艺录》和《管锥编》两书中多处征引的严羽所谓诗之有神韵者,从文献上考证,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命题。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已经出现了以讹传讹的现象:由于钱锺书在学界的权威地位,有些研究者未加辨别就直接引述了钱锺书的错误观点。事实上,神韵这一概念范畴在严羽所处的南宋尚未出现,但严羽的诗论主张与神韵说确有着密切联系,而钱锺书在《谈艺录》和《管锥编》两书中论述神韵的相关内容,则是混淆了神韵的提法和它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16.
由于开元天宝宫廷盛行的乐曲能从多方面满足中晚唐人对大唐盛世的追念,遂成为那个时代最受青睐的怀旧介质,乐人的命运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何满子临刑献曲的诸般传说,便是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产生的.强烈持久的怀旧心理必然影响文学创作,开元天宝史事轶闻成为中晚唐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怀旧心理的自然走向,决定了这类诗歌除了始终萦回着的感伤情调之外,写作重心随着时间的流逝,从中唐的侧重猎奇,逐渐转为晚唐的侧重反思,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晚唐咏史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7.
原本面对西部大自然歌唱着西部氛围、呼唤着开拓者悲壮浩歌的“西部诗群”的诗人们,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他们注视着正在发生的社会变化,开始将审美视野从自然现实转向内在心理与文化哲学的层面,转向对精神危机和新的生存困境的表现,对生命哲学和自然哲学的思考,从而显示了西部诗歌的发展演变和向诗坛主流的趋同态势。  相似文献   
118.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述了文学创作的"冲淡美"境界,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具有澹泊素洁、虚静专注的精神心态;心物关系具有物我融通、心物妙契、物淡我亦淡的特征;取象造境具有幽柔、淡远、恬静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9.
徐宝锋 《阴山学刊》2010,(4):96-101
儒家将天道宇宙领悟为一个流转变易的过程,非常看重如何以秉之于天的道德能力去回应变幻莫测的天命,以"居易俟命"的强烈入世精神对天道加以领悟。儒家表面上强调对于天的效仿和对应,实际上并不准备对天道的形体和质量讲究个究竟,只是把其作为了一种价值的最高本原以及圣人模仿承受的对象给予其比较模糊的表述。这实际上形成了儒家对价值本体追问的悬置,引发出了中国诗学中一个有关世界本质的超越性和语言传达的可能限度问题,并对中国诗学"无言"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农具诗产生于北宋,并且在当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北宋规模较大的农具诗创作主要有两次,其一是孙端、梅尧臣、王安石等人的组诗创作,其二是满执中与王令的组诗创作。北宋的农具诗中,吟咏水车的数量较多,诗中描摹水车形象、突显水车功用和引发对汉阴丈人的评价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代表了农具诗的基本特点。农具诗在北宋的产生和发展,跟"宋诗"的演化、中国咏物诗的发展以及"耕读传家"文化传统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北宋的农具诗不仅推动了"宋诗"的生活化,推动了后世农具诗的发展,即使对当代农具诗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