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2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篇 |
民族学 | 28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333篇 |
理论方法论 | 102篇 |
综合类 | 1841篇 |
社会学 | 23篇 |
统计学 | 2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137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155篇 |
2011年 | 188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151篇 |
2008年 | 156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68篇 |
2005年 | 163篇 |
2004年 | 157篇 |
2003年 | 191篇 |
2002年 | 116篇 |
2001年 | 119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日、唐律令官人出身制度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古代日本的贡举(科举)实际上是作为荫位制的一种附属形式而存在,从这个侧面可以发现日、唐政体的异同,探究古代日本政治体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2.
83.
就上博楚简《诗论》的作者及其与今传本《毛诗序》的关系,研究者提出不少观点,但仍然存在一些疑问之处。通过辨析可以发现:先秦两汉典籍未见直接称子夏为“卜子”的用法,子夏作《序》之说根据不足。楚简《诗论》和《毛诗序》解《诗》方法不同,解诗多有歧义甚至完全对立。《毛诗序》距楚简《诗论》年代可能较近,却无一处原文相同。因此,楚简《诗论》不可能是《毛诗序》的祖本。 相似文献
84.
钱钟书先生从文学角度总结心理学中的"同时反衬现象",谓"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诗人体物,早具会心",此一现象可以向多个层面延展,古人面对现实,诸如阔大的空间、混乱的时代、特殊的境遇,而反观自身难堪的遭遇,反衬中的两极壮阔与渺小、贫苦与富贵、才高与命舛,由于一方的存在,另一方会更加凸现,或同时增加彼此的份量.探绎杜诗中"同时反衬"整合出的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境界,从而体味诗人经营诗艺的苦心. 相似文献
85.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对传统仕隐观念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本质上既区别于隐于山林的"小隐",也与隐于朝市的"大隐"不同,而是隐于地方官、散官、闲官。它巧妙地平衡了集权专制与士大夫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是一种能在入世与出世间进退裕如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这一以仕求隐的隐逸观,较之魏晋时期"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的仕宦态度要积极得多,它更圆融通达地调谐了身与心、职与事、仕与隐的矛盾,是白居易以儒治身、以佛道修心的人生哲学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6.
"《诗》可以群"源于礼乐合群的历史实践。孔子以"仁"为本体,对以"礼"为核心的群体关系进行提升和超越,将外在的规范和秩序内化。又以"仁"为内核对《诗》进行意义的建构,将"思无邪"作为《诗》的本体。《诗》所承载的观念、价值形态转化为本然无邪的情感,在感性的审美交流中实现道德的提升,将人们纳入一定的社会和政治体系之中,具有社会整合和政治统御的功能,这就是孔子"《诗》可以群"的本质。同时,"《诗》可以群"将《诗》作为文化价值权威进行言说,是孔子理论建构的创造性方式,成为后世儒家学说发展的经典路径。 相似文献
87.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要素分析——以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建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建立起的党群关系是我党党群关系发展史上的良好典型。通过对延安时期党群关系的状况和根源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归纳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四个基本要素:执政理念、执政能力、自身素质和政治参与。以期对当今的党群关系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论在恩施州旅游简介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江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4):108-112
恩施州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而成为湖北省旅游业中的一大亮点。要让恩施走向世界,旅游翻译无疑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旅游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以目的论为指导原则,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使译文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区域经济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而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却分布不均、资源丰富而人均不足、历史悠久而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区域经济及其重心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体上分为区域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统一一体和分离分化两个历史阶段。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及其重心迁移的历史演进,结合现实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是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
"生态旅游"概念探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家骏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52-56
选取国外 44个生态旅游定义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确认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 ,将定义内容归纳为 6大类 11组分 ,进而构建生态旅游概念模型。在检验模型理论上的可靠性和实践上的适应性后 ,依据模型提出自己的生态旅游定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