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井冈山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体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弘扬井冈山红色文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5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军事体育。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井冈山军事体育逐步形成了鲜明的阶级性与革命性、政治训练与军事训练紧密结合、全民动员与参与、讲求实效服务军事、因地制宜与因陋就简、大胆借鉴与开拓创新等特点。  相似文献   
53.
近十年来党史界对毛泽东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队建设、经济建设、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等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这些成果为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从纵的方面可以把它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去作深入探讨;从横的方面可以作一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4.
《井冈山土地法》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在保护弱势群体权益、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等方面的人情观,该法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党的政权奠定了合法性基础,但具体的规定也存在不合理之处。该法给当代的启示是,在党的执政过程和国家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情观;党应当根据时代的需求不断更新执政理念、完善执政方式,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更好地获得人民的真心拥护,维护其合法性根基。  相似文献   
5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井冈山从中国革命的摇篮发展为举世瞩目的旅游休闲胜地,茨坪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成长为现代化的区域旅游城市。依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从井冈山的交通与通信网络、产业结构变迁与旅游区域中心城市的崛起、当地民生的改善与提高等3个方面考察新中国井冈山60年的变迁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井冈山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中的问题、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56.
井冈山精神是有着丰富科学内涵的革命精神,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它仍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实现,一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有效载体,二是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有利契机,这是新时期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7.
井冈山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她不仅是革命精神的历史定格,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精神的当代展示,始终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坚定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精神支柱、思想基础、创新动力以及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8.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经验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借鉴:武装思想,用真理统一意志;抓住核心,用组织坚强力量;建章立制,用纪律规范行为;注重学习,用知识提高素质;加强团结,用感情凝聚人心;率垂重范,用人格树立形象。  相似文献   
59.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强调艰苦奋斗、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等在井冈山形成的好制度、好作风是井冈山革命精神的三个支点。在这三个支点中,毛泽东又着重强调了士兵委员会的历史作用。重谈井冈山革命精神,毛泽东主要是以史为鉴,意在批评党内出现的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重在警示要防止党内出现"特权阶层"。同时也表明如何消除这种弊端,也已在毛泽东的思索之中。  相似文献   
60.
中国共产党自从产生之日起,就领导人民为争取人权而努力。中国共产党最早在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了人权建设实践: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权,重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权、社会权、文化权得到了保障。对井冈山时期人权建设实践进行探析,可以为当前我国人权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