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41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1 毫秒
241.
在罗尔斯关于正义原则的论证中,基本善的观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为区分最不利者提供了标准,二是为原初状态中的人们提供了心理动机。但是,基本善也存在某些缺陷和问题,遭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它们促使罗尔斯对基本善不断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242.
本文的重点是讨论西方中国学的传承和新潮,侧重分析西方学者如何研究和解释中国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学者的中国史研究著作,不断在中国翻译出版,引起了许多注意。一般而言,中国学者对于西方同行层出不穷的新颖观点,颇感兴趣。作者认为,西方研究中国史的学者之所以擅长推陈出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虽然研究中国史,但其历史研究的观点和方法,则常常受到中国史以外领域的启发。二是他们在材料的开发上面,其实还常常受惠于中国学者和出版界,比如中国档案的开放和编辑出版的原始史料等等。换言之,全球化的高歌猛进,使得学术交流比以往更为便利,因而造成了国际中国史学界新潮迭出的现象。  相似文献   
243.
约翰·塞尔以一种独特的自然主义——生物自然主义的视角关注意向性,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意向性理论体系。塞尔坚决反对主流的自然主义,由意向性的逻辑结构入手,以内在的意向性为研究范式,将网络和背景作为意向性的基础,力图将意向性解释为在进化中形成的特定类型的生物能力。作为在主流自然主义理论之外的有益探索,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体系为意向性自然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进路。但是其自身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应该不断地吸收科学发展的最新方法、最新成果,进一步完善论证方式与具体的细节,将这种生物自然主义的意向性理论不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244.
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意味着本质或一般性在直接的直观中当下地被给予。三段论演绎法、密尔五法作为方法是操作程序,而程序的根基则超越于方法本身;程序本身是直觉性的,即是来自于"本质直观"的。三段论的"曲全公论"、演绎的七条定则、前提之内容本身的确信以及"密尔五法"的奠基性洞见连同该方法的进行方式等等,都是在那种能被称为本质直观的活动之中获得的。本质直观是三段论演绎法和——关乎事实之普遍性的——"密尔五法"的根基。  相似文献   
245.
作为实用主义家族谱系中的新成员,舒斯特曼在继承实用主义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反思罗蒂的新实用主义,扬弃杜威的经典实用主义,并以"解释"和"有机统一"两个经典哲学范畴作为分析考察的出发点,对分析哲学与解构主义各执一端的矛盾进行调和、超越,最终建构起了以"执两用中"、多元包容的中道观为立场的新实用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从而有效推进了实用主义谱系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46.
从伦理学意义上说,风险伦理与罗尔斯"惠及最少受惠者最大利益"具有较为紧密的内在关联性。罗尔斯"惠及最少受惠者最大利益"理论主要蕴含在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特别是差别原则之中,而"正当对善或好具有优先性"贯穿于罗尔斯正义论的始末。在罗尔斯的"惠及最少受惠者最大利益"理论的启示下,我们亟需建立各种利益——风险责任对应追究机制,完善社会管理制度、强化社会管理,"惠及当代中国最少受惠者最大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47.
自由主义思想是西方政治思潮中的主要思想之一,从其产生至今,已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密尔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一经产生,便引起极大热议,成为中外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密尔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重新进行解读,力求获得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48.
杜威通过对经验的改造,将它分为原初经验和反思经验两个阶段,并在反思经验中发现了人的选择行为。选择行为的发现揭示出主体的能动性、理性反思和行动中的倾向性。杜威对选择行为的分析解构了传统哲学对确定性的寻求根源,选择性和偶然性不是要消除的东西,而是生活与经验得到生长以及产生意义的必要前提。杜威认为选择行为导致生活的多样性,而且日常经验中的行为选择性本质上就是个人对于社会、人类对于自然的自由的体现。  相似文献   
249.
密尔和哈耶克是分属不同时代的两位自由主义领军人物,其各具时代特征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影响极为广泛。自由的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自由并不仅仅关系到人的身体与行为自由问题,它还与人的思想、心灵自由密切相关。法哲学中的自由这一范畴只有在宪政的语境下才存在,才有讨论的价值。密尔和哈耶克都十分重视自由的重要性,重视人的思想自由,并从宪政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保障自由实现的途径。我们考察当代宪法视角中人的自由时,应当明确,宪法应以保护自由为己任,否则宪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时,宪法中人的自由是受约束的或受限制的自由,法治社会中并不存在绝对的自由。  相似文献   
250.
I offer two potential diagnoses of the behavioral norms governing post‐truth politics by comparing the view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truth‐telling put forward by David Lewis (extended by game theorists), and John Searle. My first goal is to specify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Lewis, and game theorists more generally, in contrast to Searle (in the company of Paul Grice and Jürgen Habermas), go about explaining the normativity of truthfulness within a linguistic community. The main difference is that for Lewis and game theorists, “truthful” signaling follows from an alignment of interests, and deception follows from mixed motives leading to the calculation that sending false information is better for oneself. Following in the Enlightenment tradition, Searle argues that practical reasoning, which involves mastery of at least one language, requires that actors intend to communicate. This intention includes constraining the content of statements to uphold veracity conditions. Afte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se two accounts, I will articulate the implications for explaining, and even informing actions, constitutive of post‐truth politics. I argue that the strategic view of communication is sufficient neither to model everyday conversation nor to reflect a public sphere useful for democratic government. Both the pedagogy of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as cheap talk, and its concordance with new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hallenge norms of truthfulness that underlie modern institutions essential to an effective public 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