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傅有德 《文史哲》2007,(6):139-146
圣经时代结束后,犹太教进入拉比时期,释经传统随之形成。《密西纳》虽然是独立于《圣经》的口传律法书,但就其讨论的问题和内容而言,实际上是《圣经》的注解和疏义,其后的《革玛拉》更是直接或间接地诠释《密西纳》和《圣经》。其他的拉比文献如《托赛夫塔》和《密德拉什》等,也是这个释经传统的组成部分。犹太教的释经方法和规则甚多,其中早期拉比以实玛利的13条规则颇具代表性。犹太教的释经传统反映出拉比们信经而不唯经的态度和他们的逻辑思维、具体思维、求异思维和多元思维等不同思维方式。犹太教的释经传统和思维方式不仅属于历史上的拉比犹太教,而且是现代犹太智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宗教与文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着割舍不断的关联。从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文化冲突的历史背景下,对国内关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并认为以文化文本为视角对该剧进行研究虽然可以较为全面地解析文本,但也存在着阐释者自身的文化蕴涵介入文本的解析过程,进而形成某种程度的视角偏差。所以对《威尼斯商人》的研究要具有较高的历史理性及宏观大视野。  相似文献   
13.
Using published theological and scholarly evidence, this article disrupts the stereotypical “born gay”/“sinful choice” dichotomy widely assumed to characterize religious views of homosex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argues that we need to keep moral questions separate from questions about the fixity or fluidity of sexual orientation. Rather than two, American Christian and Jewish views of homosexuality can been seen on a range from the “God Hates Fags” view through “Love the Sinner, Hate the Sin,” “We Don’t Talk About That,” “They Can’t Help It,” “God’s Good Gift,” and a queer-theological view of the “Godly Calling.”  相似文献   
14.
"锡安"自古以来就是犹太人的情感和宗教寄托,而犹太人的复国愿望即"锡安情结"则是一种对国破家亡这一既定现实的自然反应,早在公元前的"巴比伦之囚"时期就已经形成.本文以<圣经>文字、考古事实和学术成果为依据,按古代迦南到现代巴勒斯坦和古代希伯来人到现代犹太人这两条主线,重点分析了犹太人锡安情结的萌发、不断强化直至最终得以实现的心路里程,从一个方面证明了犹太人"回归家园"的历史、地理和民族权利.从锡安到锡安主义,犹太人在流散状态下实现了从朴素思乡情感到系统政治理论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与犹太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犹太文化背景出发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城堡》的深层意义。它讲述的是身处异乡的犹太人的"独特的感觉"。在欧洲,有着歧视和排斥犹太人的传统。卡夫卡生活的年代,反犹主义盛行,犹太人的生活艰难,加上父辈的影响,构成了卡夫卡或小说的主人公K被迫走上了通往"城堡"之路的社会、家庭背景。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存有多种障碍,有他们自身的因素,即无法摆脱犹太精神格托世界对他们的影响,也有语言所引起的交流障碍等。究其各种障碍形成的深层原因,最主要的是宗教信仰问题。其次是历史原因。再次是经济原因。卡夫卡就是从他的犹太心灵出发叙述一个犹太人难以进入异域他乡的"城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慈悲与正义:《威尼斯商人》两极价值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尼斯商人》的主题是所谓“复仇”与“慈悲”,在代表这两种力量的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较量中,该剧涉及到夏洛克复仇的情理性,受罚的公正性及高利贷的合理性,对该剧反犹与倾犹的两极解读可以洞知戏剧家的复杂心态与矛盾情结。  相似文献   
17.
从18世纪开始,犹太人为寻求平等和自由,纷纷背弃犹太教,犹太人的民族意识也随之淡漠;19世纪末,欧洲大规模的反犹浪潮再起,犹太人陷入了两难境地。为寻求犹太民族的生存之道,阿哈德·哈姆提出了文化犹太复国主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基督教与犹太教关于“纯洁化”的区别,从而指出在犹太教那里,“纯洁观”但是一种信念、一种行为态度或者说一种人际态度,它更是一种“特别化”的生活形式,这种“特别化”的生活形式既是犹太教徒与别的民族区别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犹太教“世界性”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9.
犹太教经济理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教经济观以宗教哲学化语言探讨了一系列经济学重要范畴,是宗教思想有关经济层面社会秩序规范的具体论述,其所体现的静态经济学理念、非犹太人歧视及个人与公众利益间良性互动关系等内容,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宗教在民族独特历史经验中的文化整合功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唯一一个犹太人在此连续生活过一千多年的远东国家。由于犹太人与犹太教密不可分,犹太教也在中国社会存在了一千多年。犹太教不仅仅指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也构成犹太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追溯了犹太人在中国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如宗教仪式、教育、饮食、丧葬等,力图为犹太教在中国的具体实践提供佐证。文章还从历史角度讨论了中国官方对犹太教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