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43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本质论及其美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俄国形式主义的"纯形式"文学本质论基于康德美学.但这种"纯形式"概念是依据感觉("陌生化"感觉)经验来确定的,因而剥离了康德美学"形式"概念中的主体性意蕴.这说明这种文学本质论的美学基础中还有经验主义美学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论康德审美四契机理论中二、四契机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德审美四契机理论由于其以逻辑统辖心理的理论形态,形成了“审美矛盾结构”。人们对如何理解这一矛盾结构,如何看待其中第二、第四契机历来聚讼纷纭。本文抓住审美矛盾结构的“合”的环节,从康德哲学、美学体系出发,在四契机理论的整体把握中辨析二、四契机之异同。  相似文献   
13.
康德以纯粹理性形而上学为基础,强调善良意志和定言命令的实践理性价值.以"定言命令"为核心的道德形而上学实践理性排斥伦理学经验论,弘扬人的主体能动性,在西方伦理学引起了重大的道德哲学方向性转变.然而,"定言命令"具有形式化和僵化的普遍化特征,存在严重的形而上矛盾和现实困境,受到黑格尔等人的伦理学批判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实践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博克的崇高论对康德有很大影响 ,但它们奠基于不同的哲学基础之上 ,因而其理论形态也是不一样的。博克的崇高理论流于经济主义的描述 ,康德对之作了先验哲学的提升 ,从而实现了对博克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在康德的实践哲学中,自然法则作为道德(自由)法则的范型,具有三个重要含义,既揭示了道德法则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也表明两者在作用对象上的类似性,同时也暗示了道德法则在应用到行为上时应考虑到自然法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近代以来,始终存在着一个试图向社会独立发言的自由主义文化群体,它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虽然20世纪中国美学体现出多元发展、不断调整的态势,但由于美与自由问题的本质联系,自由主义美学精神就必然构成了这一进程的主干。以康德美学为理论起点,以价值中立原则介入审美实践,以理想主义重建审美乌托邦,是自由主义美学在本世纪表现出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康德提出我们具有一类被称为“视之为真”的心理状态,其中包括主体对于判断的三个阶段的态度,即意见、相信和知道。康德说明他如此分类的理由是这些态度在主观和客观上的根据是否充分,然而康德事实上谈及三种意义的主观根据和两种意义的客观根据,并且三阶段的划分是依据认知现象性所作出的。一些研究者将视之为真划归“接受”这类命题态度,从而区别于当代的信念概念,这可能是一个误导性的观点,同时也会丢失康德主张中有益于当代信念论的内容,这些内容至少包括信念的实践性目标、信念的间接意志主义等。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确立了人的行为应当的“绝对命令”,并勾划了人类走向至善的基本途径。康德的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意义:实践是理性的;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是以道德律为前提的;实践理性的目标,是达到至善境界;重视道德教育。有两点值得商榷: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过分地突出“形式”的地位和理论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康德启蒙的延宕不仅因为启蒙自身的复杂性,其根源在于作为印刷时代的意识形态,它具有视觉性局限、世俗性悖论和技术性困难。通过对麦克卢汉所述电子时代文化的听觉性、神圣性和技艺性的分析,它们或可成为电子时代启蒙的希望。这样,媒介学家麦克卢汉将进入启蒙问题,实现对康德启蒙的麦克卢汉延伸。  相似文献   
20.
休谟问题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省林 《文史哲》2004,3(5):134-141
自从休谟提出休谟问题以来,如何理解和解决休谟问题向哲学家们提出了挑战。休谟问题在休谟那里表现为因果问题,即因果联系的必然性问题。休谟的因果问题直接引发了康德的哲学思考,被改造、转换为康德问题。在康德看来,包括因果范畴在内的先天形式作用于经验现象,就形成了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于是,休谟问题成了知识的可能性问题。休谟的因果问题包含着引申出归纳问题的可能性,因此现代经验主义者和批判理性主义者把休谟对因果联系必然性的质疑转换成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的质疑。正确解决休谟问题的方法论原则是:正确地理解休谟问题;运用辩证思维;坚持实践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