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43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康德是从分析、审查人的认识能力开始 ,研究科学认识的可能性及条件的。在研究范畴对构成具有客观有效性的科学知识的作用上 ,他提出了“图式说” ,其目的在于探讨先天的范畴怎样和时间提供的感性杂多 (质料 )结合起来 ,从而构成自然科学的先天综合判断的。本文主要解析了康德的先验图式说的提出、内容、本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2.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列宁在挖掘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思想时所提出的一个论断,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又对它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深刻理解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工作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3.
康德率先突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在欧洲大陆占统治地位的本体论思维方式,开始用辩证思维理解人性。在对人性辩证理解的基础上,康德对形而上学的内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并建立了自己的形而上学理论。因而辩证法思想在康德建立形而上学理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接受性自由概念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仍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从康德的自主性自由概念,特别是他在《论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中从宗教角度所演示的自由概念出发,可以得知,康德的自由概念的中心关注是:“心灵改变”如何可能?康德认为基督教的恩典概念无法说明“心灵改变”中的人类生存中的向善趋向,进而指出导致人类生存向善的根本动力来自人类内在的绝对自由。这便是康德的自主性自由概念。然而,讨论发现,“心灵改变”只有在解构中才是可能的,而康德的自由概念无法说明善概念的解构过程。进一步分析表明, 善概念解构是在恩典中实现的。由恩典所引导的自由便是接受性自由概念。通过演示丹麦哲学家齐克果的自由概念,可以清晰地说明接受性自由概念是如何在人类生存中操作的。  相似文献   
25.
想象力:康德认识论中的重要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力在康德的认识论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一方面它把感性和知性这两种必要而又功能各异的认识能力联结起来, 另一方面它产生的先验图型又把直观和概念这两种不同的知识要素结合起来, 从而使知识得以可能。因此想象力尤其是生产性的想象力在康德的整个认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6.
康德知性概念的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德知性概念的含义体现在三个层次:(1)广义的知性,指广泛运用于理论、实践、甚至审美领域的整个高级认识能力,包括(广义的)知性、判断力和理性;(2)较狭义的知性,指理论理性或思辨理性,包括理论运用中的狭义的知性、判断力和理性;(3)最狭义的知性,指先验自我意识或纯粹统觉。  相似文献   
27.
论审美想象的图式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审美想象是人进入澄明的自由之境而且几乎完全彻底地自由展开人的生命本质力量的理想方式。在康德的哲学论域里,想象力是一种联结的力量,一种联结过去、现在、未来,联结出场与不出场的力量。“图式自身常常是想象力的产物。”在康德哲学思维的宏观视野里从创作者的审美之维和接受者的创造之维可以并能够建构起审美想象的图式理论的宏观的理论构架。  相似文献   
28.
从哲学史的进程中把握哲学家的内在思想逻辑,对于当代哲学研究更有意义.在当代哲学观转变的背景下,重新挖掘和理解康德哲学的内在逻辑是本文的主要工作.本文认为,康德哲学具有以探寻"道德"的人性根据为主题的内在逻辑,康德的哲学主题也是哲学研究的主题,康德对哲学研究主题的重新确立是其哲学思想对于哲学史进程的根本贡献.  相似文献   
29.
卢梭从善良情感出发,用"社会状态中的自由"观念弥补了洛克的"天赋自由"观念,并在其中注入了平等的要求,这是对17世纪以洛克为首的英国自由主义的发展;康德则从先验理性出发,在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公意理论、平等观念、人民主权等许多方面,秉承卢梭意志,试图消弭卢梭自由主义理论的危机与困境。  相似文献   
30.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difficult relation of cosmopolitan ideas to the existence of war and violence. It explores the ambivalences within the cosmopolitan outlook as it seeks to reconcile its attentiveness to the actuality of violence in the modern age with its normative vision of perpetual peace. I address these ambivalences through a discussion of a) what it is to learn from the catastroph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b) the contribution Kant's theory of cosmopolitan law to the solution to contemporary problems of violence; c)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smopolitan thinking in the wake of the Holocaust as an attempt to take atrocities seriously; d) the application of cosmopolitan criteria to the justif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of humanitarian military intervention; and e) the attempt on the part of Habermas and Derrida to address the ambivalence involved in reconciling cosmopolitanism and violence in Kosovo and Iraq. While cosmopolitanism is usually understood as a reference to a worldly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order, the cosmopolitan outlook is also a mode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an ethic of responsibility and an ongoing exercise of political judgment in the face of viol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