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6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132篇
民族学   148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93篇
丛书文集   802篇
理论方法论   210篇
综合类   3551篇
社会学   230篇
统计学   8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414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192.
193.
In this article, I engage with Edward Said's Orientalism and various perspectives within the othering paradigm to analyze the emerge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radicalization discourses in the news media. Employing discourse analysis of 607 New York Times articles from 1969 to 2014,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radicalization discourses are not new but are the result of complex sociolinguistic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that cannot be reduced to dominant contemporary understandings of the concept or to singular events or crises. The news articles were then compared to 850 government documents, speeches, and other official communications.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indicates that media conceptualizations of radicalization, which once denote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ifferences, have now shifted to overwhelmingly focus on Islam. As such, radicalization discourse now evokes the construct radicalization as symbolic marker of conflict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East. I also advanced the established notion that the news media employ strategic discursive strategies that contribute to conceptual distinctions that are used to construct Muslims as an “alien other” to the West.  相似文献   
194.
王凤仙 《齐鲁学刊》2012,(5):141-144
《多余的话》是文人瞿秋白面对死亡考量自己短暂一生的荒诞体验书写。瞿秋白站在死亡的边缘,终于从"沉沦"中解放,获得了彻底的自由,发现了自己的荒诞性生存状态。命运的左右,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对立,真实自我与社会身份的疏离,失去了精神故乡的流浪,与现象生活的隔膜,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瞿秋白的荒诞感。《多余的话》超越了阶级、政党和各种"名目",是文人瞿秋白源于生命存在的自由言说。  相似文献   
195.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英汉数字文化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与特色。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英汉数字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差异窥之一斑。  相似文献   
196.
本文按照中国经济学界分析经济结构的流行范式,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四个方面,阐述了西藏经济结构变迁的目标、历程与现状,揭示了西藏产业结构变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并对西藏未来的经济结构变迁的路径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7.
要把中国文化特有事物翻译成英语,必然会出现很多标准英语中没有的词汇与表达,而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又直接关系到跨文化交际与民族文化传播能否顺利进行,所以探求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中国英语,已被广大学者认可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推广中国英语中的汉语拼音音译词,既可以宣传汉语,增强汉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又有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还能增添新的英语词汇,丰富扩大英语的表意功能。因此,翻译负载汉语文化的部分词汇表达直接采用相应的中国英语的音译词是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8.
福建在唐宋时期已成为国内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当时的广告发展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而学术界对这一时期全国及区域广告发展的研究均较少。聚焦这一时期福建广告发展的专题研究发现,唐宋时期的福建广告发展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福州、泉州等地,出现了故事性广告、声响广告、诗文广告、印刷品广告、标记广告、灯笼广告、石刻广告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内容;其发展体现了广告和民俗文化的完美结合,折射出唐宋时期福建商业社会演变的微观图像;该时期名人广告的大量出现,从侧面证明唐宋时期福建已经是中国文化繁荣的重要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99.
《汉语新词新语年编2003-2005》一书面世后,陶炼先生发表了《编年本〈汉语新词语〉系列词典部分词目的著录年代》,全文使用《人民日报》报刊检索作为研究新词词目年代的唯一方法。此种方法作为词目搜索范围过于狭窄,为了比较准确查找新词出现的相关年代,应当扩大搜索范围:除使用《人民日报》外,智能查找新词出现年代的方法还可使用人民网等在线报刊网站,利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网页查找也是可行的方法。新词词目的年代断定在实践中是非常复杂且易出纰漏的,新词词典词目年代的断定不能保证完全准确。  相似文献   
200.
表示“两人或两人以上合力举物”义,现代普通话用“抬”,方言中还有“扛”和“舁”,历史上这些词之间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从东汉起“舁”一直是通语中的主导词,直到明代被“抬”所取代;与“舁”基本同期出现的“扛”,历史上很可能是一个南方方言词,元以来也曾北上过,只是清以后逐渐从北方撤出;“抬”始见于唐代,明代以后逐渐成为新的通语主导词,“抬”很可能起源于江淮官话,然后往北往南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