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90篇
综合类   296篇
社会学   123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Research findings on comorbidity and pathological gambling are non–existent in Chinese communitie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comorbid mood and adjustment disorders among pathological gamblers seeking treatment in Hong Kong; (b) compare demographic profiles and clinical features in pathological gamblers with and without comorbid mood and adjustment disorders; and (c)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and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logical gambling and comorbid mood and adjustment disorders. Assessment instruments included demographic data, BSI, SCID-I, ASI and LIFE-RIFT. Results showed that about two-thirds (63.7%; n = 128) of 201 participants reported lifetime comorbid psychiatric disorders. Most common comorbid disorders were mood disorders (29.4%; n = 59) and adjustment disorders (20.9%; n = 42). Pathological gamblers with comorbid mood or adjustment disorders showed more severe levels of psychopathology, impairment in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and gambling problems. This study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the first scientific comorbidity study among pathological gamblers in a Chinese context.  相似文献   
9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use of Chinese tra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a felt Hong Kong identity and a national identity among students in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education curriculum before and after reunification with China in 1997.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addition of China elements to the curriculum after reunific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continuous ambiguous identity of student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various poll surveys about the civic identity of Hong Kong people in a larger context. This is because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education reform after reunification assumed a simp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triotic feelings of students and their knowledge of China. It does not question how the promotion of an intensely unifying ‘cultural identity’ as political commitment is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day-to-day ‘cultural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相似文献   
93.
Hong Kong, a traditionally ethnically homogeneous society, seems to fail encouraging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young people. Studying resilient ethnic minority, young adults may provide insights into developing programmes and policies to encourage positive health behaviours. A pilot qualitative study of individual interviews with South Asian young minority adults was conducted to develop a conceptual framework by incorporating resilience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resilience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contribute to young ethnic minorities’ positive health behaviours. This study may benefit culturally tailored research implications for young ethnic minorities.  相似文献   
94.
何雪松 《南方人口》2007,22(1):37-44
本研究旨在采用纵贯质性研究探索新移民妇女移居香港后第一年的社会支持的变动状况,15个香港新移民妇女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的类型和来源是因时而变的,重要的决定因素是香港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移民在不同时期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95.
慈勤英 《人口研究》2003,27(1):28-33
人口普查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国情国力大调查 ,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取得了全面翔实的人口社会经济信息。如何开发利用这些得来不易的宝贵资料 ,牵扯到人口普查资料的管理、使用方式的界定、资料的开发模式以及相应的法律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香港在人口普查数据开发使用上的信息提供、法律建设、实际操作的规范性管理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96.
兴中会之始创,过去有1892年澳门说、1893年广州说,以及1894年檀香山说,而以檀香山说最为可取.1895年,兴中会在香港成立总会.比较兴中会相继在檀香山与香港制定的宣言和章程,可知香港兴中会总会实为首具革命意向之团体;陈少白在香港创设《中国日报》,宣传革命,是为革命报刊始祖;该会于香港策动乙未广州之役,是为武装起义之始.香港兴中会总会遂能于近代中国革命运动中先拔头筹,香港亦因此成为近代中国革命之摇篮.  相似文献   
97.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意义、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提升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一年多来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然存在规模小、结构失衡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境外企业人民币计价结算意愿弱;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滞后,以及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为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助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实现,我们必须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平台,加快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积极推进境外银行业开展人民币资产业务,壮大境外银行业人民币资产规模,同时必须加快推进中资银行业"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98.
香港佛教公益事业开展状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佛教公益事业主要包括佛教联合会、慈辉佛教基金会、宝莲禅寺、佛教文化协会等,实践涉指教育、扶贫、医疗、救灾、青少年服务、安老服务、殡葬服务、环保等方面内容。其特点是较好地运用了佛教文化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其公益事业的经营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并且形成与政府合作的成功模式,公益事业的动作高度透明。开展佛教公益事业有利于宗教组织自身的发展,同时我国的社会建设应当借鉴香港佛教组织开展公益事业的经验,充分吸引民间组织的参与。  相似文献   
99.
1950年代前后,为数众多的文人开始启程离开大陆南向香港,架构了史上另一波的流动轴线。这一波南来文人力匡、贝娜苔、赵滋蕃、易文、徐訏等建构故乡─香港─异国─香港移动踪迹与书写墨痕,透过文人们生就具有的创作冲动交出可观的在地书写。这些作品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不安、厌倦、自我退缩现象,在在指向了西美尔(Georg Simmel)"麻木"厌倦的心理保护机制论点,这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南来文人重生或再生、归去或归来的刻画过程。在处境上这些南来文人并非一般认知的强者主体,反而是孤独、无助者。以此为视角,证成他们如何以书写呈现较少被视见的自保机制成为外显传媒的中介,进而铭刻异变时空下文人独特的心事与命运。  相似文献   
100.
东京与香港时期是萧红文学创作生涯中的两个高峰期,而关于思乡主题的创作也成为她在这两个时期内最为成功的文学选择。本是同一文学主题的创作,表面上看都是作家当时为排遣寂寞、寻求精神寄托而做出的努力;但实质上,不同时期的创作却因作家在两地截然不一的心境而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