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19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自北魏孝明帝神龟年间开始撰注的《水经注》,其地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居“北地三书”之首。本年谱按年记录了郦道元一生的主要事迹以及《水经注》的创作情况,以为郦学研究提供一份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2.
李铁夫是我国20世纪赴美留学的造诣高深的油画家,同时也是获得极高成就的水彩画家。文章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对李铁夫的水彩画艺术风格、特点及影响进行探讨,并对李铁夫所进行的水彩画中国风格的尝试与追求及其影响作了比较详尽的实事求是的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3.
朱康有 《唐都学刊》2005,21(5):151-154
明末清初思想家李二曲怀着强烈忧患意识,从心性实学角度提出深度意识内核引导,始终是天下治乱的关键;认为仁政实质上偏重于德治,在治理社会具体举措上,必须配合法的效力;所以,仁政的推展便是王道的施行。  相似文献   
134.
共产党开始独立从事武装斗争、夺取领导权活动的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广大的知识分子的多数对于中共的事业是持中立或消极的态度的,中共事业的合理性主要是在农民那里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抗战爆发后,知识分子对中共疏离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不少曾对共产主义持反对态度的人渐渐缓和起来、甚至于转向;多数曾安于书斋、追求个人天地的以大中学校学生为主体的中小知识分子空前地团结在中共抗日救国的旗帜下;为数不多的以追求自由民主、反对独裁专制为目标的知识分子,也出于对国民政府腐败的愤怒和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的认同而同情、支持起中共来了;传统的乡绅知识分子在中共放弃阶级斗争和坚决抗日的双重政策感召下,也积极地向共产党靠拢。本文特选取了各派的代表人物闯一多、韦君宜、邹韬奋、李鼎铭等政治心理的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5.
从"首届"翰林院庶吉士到长期担任河南左布政使,李昌祺的人生轨迹和诗风经历了重大转折。早年选授庶吉士、升任礼部主客司郎中,激起了他强烈的功业之心与忠君之意,其诗烙有浓重的台阁印记。中年两遭贬抑、两度外任,饱经忧患,对社会苦难的关注和对个体苦难的咀嚼,使其转而践履儒家的仁爱之道,思考功名的价值意义,并向佛教中寻求心灵慰藉,其诗风也逐渐转向杜甫、白居易一路。这些转变都在其诗词集《运甓漫稿》中有鲜明体现。因此,以《运甓漫稿》为素材,有助于更为深入地考察李昌祺其人其诗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6.
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视点出发,对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的六首不同英译诗进行比较和分析,在赞赏译作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对某些诗句的译法提出了不同的审美见解.  相似文献   
137.
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长之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批评家。他一方面强调“感情的批评主义”,认为文学批评始终要以感情为中心来进行;另一方面,对情感的张扬并没有妨碍他理智的发挥。在他看来,文学批评永远应该是感情和理智的起伏。因此,李长之既不属于感悟印象批评一派,也不属于理性价值判断一派,而是在感性与理性两者之间寻求一种结合,进而达到对二者的综合与超越。无疑,这种批评观对现代文学批评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8.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一是对广东闽、粤、客方言的描写研究;二是对上述方言与汉语语音史关系的研究;三是对汉语方言史的研究。李教授治方言学有三个方面的经验:一为点面结合,既博且精;二为“死”“活”结合,相互印证;三为动静结合,着眼发展;四为长短结合,换而不舍。  相似文献   
139.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李清照被称为词中之“婉约主”,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但在词的创作上却具有十分相似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二李词抒写真感情、真性灵、自然率真,流利天成。他们的词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开拓了词境的时空和跨度;渲染其哀伤的深度、广度,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和永恒的艺术魅力。二李词都善用独特的抒情手法:准确传神的特征写意法,将抽象的思维概念赋予可感可视的形象;绘画的点染法,画龙点睛突出情事;白描法,以寻常语、口语入音律。形成这种“当行本色”审美共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李清照对李煜创作有意识地借鉴与继承;二是他们都具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及相似人生际遇。  相似文献   
140.
李贺出身皇族,少年成名,对自己的才华十分自信。他对历史上的明主充满景仰,对得遇的英雄贤臣十分敬慕,他期待自己能够得到重用,鼓舞自己不在逆境中消沉,要奋发向上,等待时机。然而现实无情地剥夺了他这充满豪情的少年情怀,他没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而是在绝望里郁郁而终。他的这些情感表现在诗歌里,成为李贺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