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论梁玉绳的《史记志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自然 《南都学坛》2007,27(4):36-41
梁玉绳的《史记志疑》一书主要内容包括校勘文字、考证史实、志疑释疑、驳斥谬解和评文论法等。该书据当时通行之本为说,既是为《史记》而作,更是为读《史记》者而作。该书的价值表现在恢复《史记》原貌、写评点密切相关、勇于怀疑的精神等。该书的不足有不当疑或疑而不当、校勘考证失误、评论不当等。  相似文献   
42.
在早期致力于政治改良的宣传时代,梁启超积极借镜日本和欧洲近现代的文学经验,这对其启蒙主义文学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他强调借助欧洲文学革新中国文学,其文化认同明显向前者倾斜。欧洲之行中梁启超认识到作为国人现代想象的主要参照的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盲目推崇科学理性的偏颇,而将强调理性与情感均衡发展的文艺复兴作为中国新文化建设的样板。与此同时,他回归"诗言志"的诗学传统,对于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给予高度肯定,并将中国古代诗人的崇高情怀和抒情精神作为新文学家文化人格建构的典范。这显示出不同于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流话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3.
赵璐 《唐都学刊》2007,23(4):97-101
为了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笔者运用文献解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梁启超的公德建设思想作了考察。梁启超以进化论为理论依据,在道德规范上提倡公德建设,认为合群之德就是公德,强调社会道德的根本原则是“利群”,提倡培养“固吾群”、“养吾群”、“进吾群”的公德观念,并且把公德建设与爱国主义紧密联系。这些思想对构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均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4.
郭世佑 《文史哲》2004,(4):24-27
作为一个著名的维新立宪派领袖、清末民初的社会活动家、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大师 ,梁启超不仅在近代中国有突出贡献 ,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 ,对历史的回顾影响着对未来的选择 ,实际上 ,关于现实的定位和未来的选择更容易凸显历史的记忆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由此而常议常新。有鉴于此 ,我刊分期编发系列笔谈 (上、下 ) ,以期立足于新世纪背景 ,站在学术前沿 ,从不同角度对梁启超进行重新解读 ,进而在新的语境下研究近代中国的百年嬗变  相似文献   
45.
梁启超与李大钊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们二人不仅对社会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问题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思考。梁启超和李大钊虽然都对社会主义十分向往,但他们二人的社会主义主张却存在很多的差异。这些差异既与他们对社会主义内涵的理解紧密相连,也与他们接纳社会主义的逻辑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6.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专门研究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三百年间中国学说思想史的开拓性著作。侯外庐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是“五四”以来有关近三百年中国思想学术史研究的批判总结。  相似文献   
47.
辛亥革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有相因相似之处 ,都以“救亡”和“启蒙”为主题 ,但是两者在侧重点、具体内容、思想资料等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 ,梁启超等突出救亡 ,力图中西结合培养出具有现代政治、社会意识的国民 ,以挽救民族危机 ;陈独秀等鼓吹个人主义 ,个性解放 ,希望造就一代和传统完全决裂的新青年使社会走向现代。两个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相异 ,根源在时代所赋予的任务不同  相似文献   
4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国由传统向现代急剧转变。怎样变革中国社会以顺利地应对来自西方的有力挑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梁启超认为,应从政治改革和人的现代化入手。在政治上,变专制为立宪,建设法治社会;在人的变革上,大力发展教育,开启民智,革除国民的陋习和劣根性,培养适合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国民。  相似文献   
49.
清民之际,随着中国摄取西方文明的进一步推展,知识界汲纳西方文明的重心开始逐步由技术移植转向制度文化的学习与改造,见诸议论的内容涵括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教育等诸方面。在此背景下生成的"文学革命"概念,展现了术语复杂的思想文化内涵。对于这一概念生成经历的考察,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深入理解中国文学和思想文化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50.
以梁祝故里争议为例,透析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产生起源、表现,及这些争议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指出梁祝这类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源于民间传说文化权属问题难以界定性及行政区划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提出通过政府协调,有选择性地整合资源联合开发并找出一条合理的梁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