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7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72篇
管理学   759篇
民族学   118篇
人口学   128篇
丛书文集   464篇
理论方法论   379篇
综合类   4104篇
社会学   650篇
统计学   89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785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21.
Despite the critical role that paid maternity leave can assume in the economic lives of low-income families, research to date has pai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whether paid maternity leave reduces welfare use for low-income families. Using the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CPS) March Supplement 2007–2014 with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 (DiD) technique, this study finds a significant policy effect of paid maternity leave on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using 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 (TANF), TANF benefit amounts and TANF participation length. This study confirms that paid maternity leave is likely to prevent low-income families from using welfare during job interruptions stemming from the birth of a child. Given that TANF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notations, paid maternity leave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social policy to improve economic security as well as offer empowerment in overall social standing for low-income mothers.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in a broader context of American welfare states.  相似文献   
222.
梁永佳 《社会》2020,40(1):164-186
本文从迈克尔·曼“抑制演化”这一人类学命题入手,借用《老子》的某些思想与概念来解读人类学经典案例库拉。作者认为,曼由于材料不足而未能直接使用权力的四个来源解释新石器时代的“抑制演化”问题,而库拉民族志为探讨这一人类学命题提供了机会。《老子》的思想有助于我们较好地解释为何库拉宝物和名望都是“不积”的,为何库拉社会可以保持在“小邦寡民”的非文明状态。“不积”与“小邦寡民”使整个社会限制了四种社会权力的积累,有意保持在“抑制演化”的状态。以《老子》解读库拉,有可能为“抑制演化”这样的人类学经典理论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223.
In July 2015, South Korea’s National Basic Livelihood Security System (NBLSS) was reformed for the purposes of eliminating welfare blind spots and reducing poverty. The reform is expected to affect the recipients’ economic behaviours and choices. In this study, we used changes in benefits and eligibility for the NBLSS under the customised benefit system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the change in the NBLSS on a proposed set of economic outcomes – income, labour supply, consumption, savings, poverty reduction.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we used data from the 10th–12th waves of the Korea Welfare Panel Study and employed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framework integrated with the propensity scores. We found that the NBLSS helps the poor to reduce financial and material hardships through income and consumption increments, but that it does not provide disincentives to the recipients from participating in the labour market or from saving.  相似文献   
224.
当前,发展中国家地位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中的主要讨论议题。然而,现行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规则体系中并没有关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清晰界定,“自我认定”的方式正遭受一些国家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地位和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密切相关,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体系中涵盖的155项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尽管多数为“最佳努力条款”。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兼具身份和契约的双重属性,部分发达国家迫使中国放弃发展中国家地位,本质上旨在继续维持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虽然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强起来”的第三阶段,但仍须坚持发展中国家地位不动摇。放弃发展中国家地位并不等于将获得发达国家的自动接纳,相反,还会影响到在其他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的角色扮演,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当然,坚持发展中国家地位并不等于需要和其他发展中成员享受完全一致的差别待遇,在后续谈判中,中国可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在国际治理中,中国也将继续为国际社会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225.
涉核邻避冲突是中国核能建设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四个典型案例的考察,发现当下涉核邻避冲突呈现出公共价值输出的非理性化、新媒体情境下冲突形式的耦合化、民众抗争行动的社会学习化三个特征。文章通过理论探析和案例验证发现相对剥夺感背后的封闭决策、锚定效应影响下的认知失衡、信息不对称引致的信任阻碍、人际互动状态中的群体行动共同构成了涉核邻避冲突的生成逻辑。最后,以生成逻辑为基准,在敏捷治理理论指导下,分别从科学决策、矫正认知、建立信任、阻断转化四个维度提出了敏捷应对涉核邻避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26.
文章采用及物性系统标注和生态话语分析方法对中国日报中48篇二十四节气文化报道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映节气变化、农事活动和气象特征的物质、关系过程及其参与者成分在语料中占比较高。同时,以上成分还承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背景信息,包括范围、定位、方式和因果环境成分等。高频词汇在各成分中突出了人类承担生态责任和重视自然的生态地位。通过及物性系统下的生态话语分析,文章认为,二十四节气文化报道展现了人类了解、顺应、保护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效果,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与自然的融合,在引导公众正确认知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7.
拉瓦锡对氧气的发现作出了重要贡献。氧气的发现取决于其背后思维范式和研究纲领的转变。他运用已掌握的经验知识和丰富理论,以客观事实为准则,审查燃素说的一切观念范畴;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彻底的批判精神和无畏的创新意识开展新的理论思考和实验研究,深刻分析实验现象,揭示出燃素说的逻辑矛盾性,发现了氧气及其在燃烧反应中的作用;使用精确的语言表述氧气及其性质,阐述燃烧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氧气的发现是认识上由特殊到普遍、实践上由抽象到具体的结合过程,是事实、观念和语言三者辩证交织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8.
数字经济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带来了新机遇,而“数字鸿沟”又可能引发新的贫富差距。研究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认识和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及门槛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省域层面上,数字经济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当城镇化水平越过门槛值,数字经济水平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异质性分析发现,我国南北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效应,北方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受数字经济水平影响较小,而南方较大。  相似文献   
229.
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针对性地批判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他着重批判拉萨尔“劳动超自然创造力”的论断,科学剖析劳动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揭穿拉萨尔“劳动所得平等分配”的幻想,探讨实行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社会历史条件;驳斥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谬论,为废除私有制而实现劳动解放指明方向。对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的批判内在地贯穿于马克思发展唯物史观的思想进程中,同时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30.
文章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分析了115起核电厂执照运行事件报告(Licensed Operation Event Report, LOER),并对影响核电厂事件发生的人为因素进行分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得出各影响因素的路径系数,两两比较得到层次分析模型的判断矩阵,进而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同时对核电厂人为因素的重要性做排序分析,找到核电厂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从而促进核电厂系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