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0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4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61.
汉代孔子世家有着特殊的继承制度。孔子第八代孙孔谦生有三个儿子:长子鲋,中子腾,小子树。到了汉代,长子孔鲋一支继承殷统,受封为殷绍嘉公;中子孔腾一支继承宗统,奉祀孔子,先后受封为奉祀君和褒成侯。小子孔树一支不在继承序列。孔鲋一支承袭的殷绍嘉公,与周承休公并称为殷周二王后,被尊为"汉宾",无论爵位还是食邑,都明显高于孔腾一支。这种特殊的殷统与宗统的继承制度,与汉代孔氏宗庙祭祀制度有关联。孔腾一支奉祀孔子,承接宗统;孔鲋一支奉祀弗父何,承接殷统。  相似文献   
62.
赵克生 《求是学刊》2006,33(2):126-131
明代生祠主要为地方官员、抚按及平定地方动乱的军事将领而建,正德、嘉靖以后逐渐普遍化。加速生祠普遍化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各地的赋役改革、地方动乱、宦官专权等。明代生祠符合儒家祭祀礼仪,虽是地方的自为,仍然属于国家倡导的儒教信仰体系,具有“精英主义和无神论的特征”,能够在伦理的层面上影响人们。同时,生祠亦有其社会弊端,尤其是当生祠成为官员“德泽在民”的象征时,生祠也就可能成为官员邀誉于民的方式。在这种情势之下,生祠糜财累民,自然沦为一种古代的“腐败工程”。  相似文献   
63.
明清时期,城隍庙作为一种“国家化”神祗的物化标志,其理想状态是与各级官僚机构相对应。与此并存的是众多作为“异例”的城隍庙。认识此类城隍庙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有助于深化城隍信仰研究。就明清时期的山东而论,镇城隍庙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必然联系;城隍庙处于城外与礼制无违;对应于同一官僚机构的数座城隍庙并存的情况是官方极力避免的。  相似文献   
64.
九世班禅由于西藏一段外侮内残的历史 ,在内地飘泊达 1 4年之久 ,一直为加强藏汉民族的团结而努力。他居住、供养和活动主要是在内蒙古地区 ,而他首次启建时轮金刚法会的地方正是达尔罕旗。近年在该旗发现“班禅额尔德尼莅慧丰寺传法记事碑” ,是他传法的真实记录 ,解开了历史谜团。他入驻中土后 ,维护祖国统一大业 ,弘扬佛法 ,启建八次时轮金刚法会 ,身兼国民政府委员等数职 ,奉行宣化。  相似文献   
65.
在山西稷山县马村青龙寺发现的《大元忠肃姚公谥议》碑文 ,是数百年来学术界从未注意过的一篇刘时中文。该文所写的姚天福 ,承贤母赵氏之教 ,刚毅正直 ,有奸必击 ;仁恕爱民 ,忠勤任事 ,为元朝一代名臣。该文行文简洁 ,要言不烦 ,不赘不蔓 ,显示出刘时中清新、明快的一贯文风 ,是又一篇难得的元代范文之作。  相似文献   
66.
论西南民族地区的庙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汇集了各种宗教,派别也很多,各民族还有自己的传统信仰习俗,由此而形成的庙会集市遍布各地。庙会的最初功能是满足群众的信仰需求,物质交易是后来引入的,并形成各自的交易特点。此外,庙会还在文化交流、提供人们娱乐等方面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对研究西南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史及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7.
关注庙宇这一神圣空间,对人类学关于多民族聚居村落信仰互动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汉壮族杂居的广西来宾市马坪乡,庙宇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关键文化符号,围绕庙宇的实践隐含了一整套空间认知、伦理秩序和行为规范。从以物看人的人类学视角对马坪村落的人与庙宇之间所形成的秩序空间进行分析,文章揭示了作为"物"的庙宇如何被赋予道德属性,及其如何实现村落的立体整合。  相似文献   
68.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对庙前高跷传承和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在当前政府扶持和社会相关部门给予帮助的情况下,庙前高跷的发展还是面临着表演人员上的青黄不接,表演空间的大面积缩小等状况。对庙前高跷当前的发展状况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应成立相关部门,建立相关制度;其次要积极营造社会氛围,创造生存发展空间;最后,要改变发展方向,应当将庙前高跷与商业经济相结合。  相似文献   
69.
根据对太原多福寺明代壁画贵妇服饰中的传统元素加以提炼,通过对其造型、图案、色彩、面料等元素进行改良创新及运用,反映了现代服装设计中明代服饰元素的款式造型异化性、图案装饰时尚性、色彩对比和谐性、面料运用综合性的特点,以期加深对明代服饰的多元性、民族性及艺术性的理解,获得现代服装设计与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之间存在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70.
南海神庙是中国南海丝绸之路的重要象征,其铜鼓诗及其铜鼓文化反映珠江三角洲族群团结、勇敢和开拓胸襟,是岭南文明的一朵奇葩。这种优秀传统既是源于当地生产、生活,又是融合了四方先进文化来发展自己的真实写照。它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