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3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道”是老子书中的核心观念,但《老子》既论“道”,也论“一”,两者关系微妙难解。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老子》一书经历两阶段的发展,早先依循古老精气论的路线,以“一”为最高根源,然后才走出具有自己特质的路,以“道”为首出者。  相似文献   
112.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老子整个哲学体系都是从"道"出发,围绕"道"而展开。但对"道"究竟是什么,由于老子自身表述的多义与含混,不同时代的不同诠释者作出了各不相同的解释。本文认为在老子恍兮惚兮、扑朔迷离的论说中,对"道"还是给出了相对明晰的说法:"道"是形下世界的本原,它以"有"和"无"来显露与隐藏自己。"有"和"无"是老子哲学中重要的哲学范畴,是"道"的属性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3.
本文通过对《左传》、《国语》、《老子》与《易传》道论学说的比较分析,对《易传》道范畴的内客及特点作了初步的考察和梳理,肯定了《易传》道论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4.
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有很多关于社会和人生的精辟论断,都给现代人以启示。文章对老子思想中对隐性教育的启示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关于隐性教育的基本认识和特点,以及老子思想中有关隐性教育的启示,指出现代教育应从老子思想中受到启发,进一步重视隐性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5.
黄老治国思想是我国古代治国理论中的宝贵财富。其清静无为、以法而治、文武并行思想对西汉前期的统治政策产生过重大影响,对当代公共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6.
在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的今天,老子的生态思想值得研究。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首先,"域中有四大"、"道法自然",提出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说明道是万物的法则;其次,"自胜者强"强调人们应当克制贪念,人与自然共荣;最后"知止不殆"说明发展不是没有限度的,应当适可而止。总之,人类活动应当顺应自然本性,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7.
老子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与其道论密切相关。老子思想涉及宇宙论、本体论、人生论和政治学,“道”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在老子那里,“道”具有宇宙发生论和本体形而上学的意义,既是万物发生之始源,又是万物存在之根据,还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以及社会人生的法则和准绳。道的本性是自然而然的,天地万物因而也以自然为本性,社会治理、政治方略和人生行为、道德修养同样以自然为宗旨。在生死问题上,老子强调顺应自然之道,其“贵身”论主张安命自足、柔弱居下以得享天年,反对刻意强为和纵欲争利。老子的生死观追求的是效法天长地久之道,生死任其自然,从而做到“死而不亡者寿”。  相似文献   
118.
在老庄看来,人的生命以“道”为根源,由“道”到“气”演化出人生命的自然之性,而现实中人又承受着社会的樊笼、难名的孤独、外在的诱惑、死亡的阴影等诸多痛苦,所以人们要贵生、顺生、柔弱不争、少私寡欲、逍遥无待来养护生命,故老庄关于人之生命的终极关怀,在今天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119.
从阐释谢无量《蜀学会叙》入手,初步总结出“蜀学”的五个特征:一是独特的古史体系,即以“天皇、地皇、人皇”为内涵的“三皇”体系,和以“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开明”为世系的“五帝(王)”体系。二是大禹所创《洪范》之“五行”、《连山》之“阴阳”等观念,为后世儒家奠定了哲学基础。三是有别于中原“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观念,蜀学自严遵以下构建了“道德仁义礼”(或“道德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四是在孔子“六经”、汉人“五经”和唐人“九经”的构架上,蜀学每每有所突破,率先构建起“七经”和“十三经”的经典体系,并为正统儒学所接受。五是蜀中自古流传的“皇人”信仰、仙道传统,造成了老子入蜀修仙的传说,也成就了张道陵入蜀创教的功绩。  相似文献   
120.
历来认为<老子>第八十章是对老子理想社会的集中描述,这种理解并不完整.这一章并非对于理想社会的直接描述,而是叙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具体途径.老子认为,只要人们顺应自然,不去追求满足超出于自然本性之外的欲望,于是我们将弃绝满足这些欲望的工具和交往,并将最终消灭战争.那时,只有世代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血亲氏族,用上天赐予的力量来满足他们与生俱来的自然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