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31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many countries have enacted product take‐back legislation that holds manufacturers responsible for the collection and environmentally sound treatment of end‐of‐use products. In an industry regulated by such legislation, we consider a manufacturer that also sells remanufactured products under its brand name. Using a stylized model, we consider three levels of legislation: no take‐back legislation, legislation with collection targets, and legislation with collection and reuse targets. We characterize the optimal solution for the manufacturer and analyze how various levels of legislation affect manufacturing, remanufacturing, and collection decisions. First, we explore whether legislation with only collection targets causes an increase in remanufacturing levels, which is argued to be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ier option for end‐of‐use treatment than other options such as recycling. While increased remanufacturing alone is usually perceived as a favorable environmental outcome, if one considers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new and remanufactured products, this might not be the case. To study this issue, we model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product following a life cycle analysis–based approach. We characteriz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ncreased remanufacturing due to take‐back legislation causes an increase in total environmental impact. Finally, we model the impact of legislation on consumer surplus and manufacturer profits and identify when total welfare goes down because of legislation.  相似文献   
192.
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判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测度、判断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水平,是确保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发展、稳定与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为达此目的,本文首先给出了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能全面、准确衡量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测度模型;借助于该模型,本文对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进行了测度与判断。研究结果表明:与自身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水平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且在入世过渡期间上升幅度迅速加大;而与成熟的美国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水平还不高,仍有较大差距。最后,基于本文对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水平的判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3.
程亚萍  胡伟 《社会科学》2006,19(4):89-94
政府采购监管立法的价值可以决定政府采购监管立法的效用、政府采购监管立法的利益归属、政府采购监管立法的发展方向,然而,这一根本问题尚未在我国政府采购监管立法中得到有效贯彻。只有在确立政府采购监管立法合理价值的条件下,才能科学构设政府采购监管立法合理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4.
《唐律疏议》中的“法”出现频次极高、分布极广,绝大多数表达了与“法律”相关的含义。各篇“序疏”中的“法”指称较为广义的“法律”、较为抽象的“法”或特定法典及其篇目;律典条文中的“法”表述形式复杂,但整体特征清晰,皆有明确的规范指向,即指称律、令、格、式以及其他法律渊源中的具体规范。“罪法”“理法”“正法”等较为特殊的表述形式,仍与“法”表意的整体特征及具体用法一致。以“法”指称具体规范是立法或注律的常规模式,此种指称围绕“正刑定罪”展开,是传统法发现、论证具体规范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