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88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BSTRACT

In many countries of the global North, since the 2010s, there have been discussions about young adults turning away from the tendency exclusively to use cars and moving towards more multimodal behaviours, i.e. the flexible use of several transport modes. A more differentiated perspective on the young generation based on the sociostructural criteria of social milieu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ith an empirically founded dataset from the city of Dortmund (Germany). Social milieus aim to reflect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s and inequalities within society. Drawing on this assumption, multimodal travel behaviours and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s of transport modes are analysed with regard to three contrasting young social milieus: i. precariat, ii. middle class, and iii. cosmopolitan milieu. Based on our observations of the three social milieus, the prevailing conceptualisation of young adults as a supposedly ‘homogeneous group’ of key drivers towards a multimodal society must be negated: i) The precariat is exposed to socioeconomic restrictions and limited in its free mode choice. ii) The middle class demonstrates signs of a (conservative) reproduction of car-oriented behaviour patterns. iii) Only the cosmopolitan milieu indicates a less emotional attachment to the private car and favours ‘green’ multimodal behaviours instead.  相似文献   
72.
地方电视媒体在央视、省级电视台以及境外电视机构的挤压下,其生存空间和媒介生态环境的现状都不容乐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的角逐中发挥出地方台应有的优势,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它需要从改革组织机构、规划合理的人力资源和明确行业定位三方面来改善其低效的组织资源、落后的人力资源和封闭的政策资源等具有瓶颈性的媒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3.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传递服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献传递服务是图书馆参考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特性与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4.
以山西五台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目前存在着利用率低且深度挖掘不够,产品结构单一,宣传力度不足,高素质旅游人才奇缺等问题。要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在凸显政治工程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加强领导干部的先进性教育,深化群众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多渠道加大红色旅游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75.
计划生育结合项目的资源整合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合作计划生育结合项目在我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改革提供了先导性经验。在回顾结合项目发展的基础上 ,对结合项目的资源整合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指出资源整合不仅是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特征 ,而且是结合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6.
不管是国家整合过程中的政策性移民,还是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自发性移民,多数族群向少数族群聚居区的迁移对该地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一过程不仅会带来他们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上的冲突,而且会导致资源的再分配、产生资源竞争并可能诱发族群冲突,由此引发重大的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因此,每一个具有移民现象的国家,政府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尊重当地文化、情感和需要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7.
文章以一个位于西北内陆绿洲边缘的贫困村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上揭示和探讨了环境与贫困之间具体的复杂的相互关系。准确把握环境与贫困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环境资源禀赋的不足造成了贫困的发生,而贫困村由于缺乏技术、资金等条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影响也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78.
信息资源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本文简要叙述了目前我国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产生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 ,综合分析了构建企业信息资源适用标准的必要性 ,提出了七项规范企业信息资源的适用标准 ,即有效性、效率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靠性和符合性标准  相似文献   
79.
“项目进村”实践效果差异性的乡土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制作为国家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旨在用程序化的资金分配及使用方式解决公共服务问题,但在自上而下不同层级的不同制度逻辑和行动策略中,项目制的初衷发生扭曲,从而使得项目在基层实践出现较大的效果差异,文章通过对于项目制在基层运作过程的三个阶段:项目争取与闪躲、项目落地与实施、项目实效发挥与维护的分析,认为基层组织困境是导致“项目进村”实践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而带来农民被排除在项目运作过程之外、需求无法表达,资源下乡滋生分利秩序,项目实效难以持续发挥等问题。  相似文献   
80.
论信息能力与信息资源利用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能力是影响科研工作质量和进程的重要因素。对此,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能力,是提高科研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图书情报部门不但要担负起用户信息能力培养的工作,而且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这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发挥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