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8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41篇 |
丛书文集 | 426篇 |
理论方法论 | 61篇 |
综合类 | 1584篇 |
社会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122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98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43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77篇 |
2006年 | 162篇 |
2005年 | 135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葛景春先生《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转型》一书不是对李杜进行简单的优劣品评,而是深入到唐代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论述从李白到杜甫的诗歌流变的现象与原因。他从李杜所处的时代的变化、文化诗潮的转型以及李杜自身原因三个方面对李杜之变进行研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剖析了以李白为代表的大唐盛世浪漫诗风向以杜甫为代表的衰变之世写实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92.
五四时期是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李大钊曾对新生的民国寄予厚望,然而实际情况是战争频仍、民不聊生、列强咄咄逼人。内忧外患之际,同为亚洲“病夫”的土耳其又奇迹般实现复兴,刺激李大钊发出创造“青春中华”、实现“民族复活”的呐喊。李大钊敏锐地意识到十月革命的时代意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主张走俄国道路。基于唯物史观,李大钊开始改变仅仅依靠青年、走资产阶级道路实现复兴的主张,转而提出要依靠广大劳工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之复兴的主张。 相似文献
93.
骆兵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2-97
戏曲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视戏曲为“小道”、“末技”,常常依仗国家意志和法律手段对戏曲动辄排斥或者禁毁,使得戏曲难以登阶入室,跻身文学艺术大家庭的殿堂。自宋代以来,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为戏曲呐喊、正名。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绵延不绝。其中,明末清初的李渔是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中的典型事例。李渔克服“穷骨”、“恶岁”、“砚田糊口”的生存困境,敢于直面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为戏曲身份认同矢志不渝地贡献了毕生精力。古代戏曲身份认同为近世王国维为戏曲正名奠定了深厚的学理基础。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94.
李祥林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61-67
在中国西南地区把白石作为神灵象征的不止是羌族,但川西北羌族的白石崇拜习俗无疑最有代表性。理县西山村的白石祭由来已久并在岷江上游羌区颇有知名度,是研究羌族白石信仰不可忽视的重要个案。当地的白石传说及信仰有"在地性"特点,其中凝结着非我莫属的祖先崇拜意识和族群历史记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目前西山村挖掘本地传统并向外来游客展演的白石祭具有明显的文化整合特点,这种整合体现在三方面:从主体看,是官方与民间的整合;从结构看,是传统与现代的整合;从功能看,是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整合。 相似文献
95.
曾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6):65-71
王国维的商周礼制文化研究,包含基于实物材料的器物文字考据,基于实事的礼仪制度考据,基于制度变革的文化通考,在考据中加入现代科学元素,有力推动了礼学考据的科学化,实际破除了三代王统道统的经学观念,促使礼学考据向实证礼学、传统经史之学向现代史学转型。 相似文献
96.
高学强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74-79
《大清律例》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无论从制定过程、体例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均继承了《大明律》,并有所发展;尤其是在继承明律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随时进行损益,对维护清朝两百多年的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清律对明律成功的继承和发展,对今天继承传统法律、移植西方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
李颙对理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他为清初理学的治学之道开辟了一条新思路.这个新思路由“明体适用”开始,由“悔过自新”入手,并坚持传统理学的为学之道和为学之义,在“明道”“体道”的不断探索中,进而去“行道”和“达道”,最终进入学的最高境界,实现“弘道’的目的。而这一切都不能背离“经济实学”的儒学初哀。这既是对宋明理学偏重心学和性理空谈的一种纠正,也是向原始儒学的一种复归,是对理学的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98.
邓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30(2):85-89
李劼人文学创作与法国自然主义的关系,对于理解李劼人的文学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无论在其历史小说的模式上,还是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在李劼人成熟时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李劼人的历史书写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的因素与气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以说李劼人是法国自然主义精髓的真正呈现者. 相似文献
99.
喻世华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48-53
李白一生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月下的李白,充满了对故乡、故人的深情眷念;对平民、女性的朴素情怀;对人生、宇宙的深沉思索;对诗意人生、精神家园的执著追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的伦理情感、生命关怀、宇宙意识、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现存史料考证,未发现唐代诗人李白与王维有酬唱的诗文以及互相交往的记载;认为李白与王维人格之质的牾不谐,以及李白自负又自卑的双重性格,才导致了上述文学史实的发生;对李白这一矛盾复杂性格特征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李白的思想,读解李白的诗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