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民族学   41篇
丛书文集   426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1568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自省是真实可信的,应引起红学界高度重视,他的红学研究思想的重大变化同1954年那场对他的批评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当年那场"批俞评红"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只讲负面问题,全面否定其正确性和必要性。现在红学研究的一些乱象正是当年批判过了的错误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的泛滥。这种泛滥同对当年的全盘否定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2.
李骞是北朝赵郡李氏代表人物之一。近年来《李骞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其生平以及赵郡李氏的有关问题提供了新史料。结合墓志和相关史料可知,李骞原名希义,字景让,后改名骞,再改字希义;李骞家族原来聚居平棘,后来迁居柏仁;李骞庶长兄长钧未被记入《李骞墓志》,李骞长女宝信当为高延宗妃;李骞生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卒于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公元549年),曾在北魏和东魏担任多种官职;《李骞墓志》出土于河北省赞皇县。  相似文献   
33.
明末清初著名词人薛琼一生随夫隐逸于无锡东乡的鹅湖镇。其诗词典雅,幽美,大量描写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与赞美,然而流存的薛琼的资料甚少,只能通过其家人的部分记录来研究薛琼。  相似文献   
34.
清代长篇小说《镜花缘》的内容丰富多彩,其类属和特点也比较多样。鲁迅说它属博物小说,才艺小说;胡适称它为妇女问题小说,女权小说,等等。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精彩的科幻故事,包括科幻植物如人吃一颗饱一年的巨米,人吃了能蹿高的蹑空草,长效久饱干粮救荒豆末;包括科幻器物如人穿上能长时间潜水的皮衣皮裤,能连续高速开火的火绳枪—连珠枪,能载人载货飞行的飞车;包括科幻技术,如人能近地但不触地地行进,换心补肺的医术。文章从科学、文学、历史几方面对上述科幻故事进行了考察、解读、诠释、分析、评论,研究总结出:《镜花缘》也具科幻小说之属性和特点,是我国第一部也进行了科学幻想文学创作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35.
科技术语在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语义匹配过程,如何在考虑相关术语使用现状的基础上将新产生的科技术语准确翻译为其它语言是科技工作者和术语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以语义场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分析以"水资源管理"及其相关术语为代表的英汉互译,结果发现:不同科技术语在同一语义场所涵盖的语义范围将会随着相关研究深化带来的术语界定细化而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新兴科技术语的翻译要充分考虑其所在语义场其它相关科技术语的翻译先例和使用现状所带来的影响,在翻译准确性和解读便利性之间做出适当的平衡。这是造成"水资源管理"及相关术语英汉互译处理极为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科技翻译者在工作实践中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36.
李笠翁一生不断搬家和出游,自谓“一生多半在车船”,当是实录。单说长游,就有五次:最早的一次是康熙三四年间游粤;紧接着是康熙五至七年游京师连着游晋秦;回金陵住了一年多后,于康熙九年游闽;又隔一年,游楚;最后是康熙十二至十三年第二次游京师。此外,笠翁还在68岁高龄时,于贫病交加之中作了一次湖州之游。在别人,外出大都是“乐”游;而在笠翁,则是“苦”游。在别人,是衣食无忧,到外面长见识,增阅历,或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而在笠翁,则是去“就食”,即像牧民“逐水草而居”找饭吃。别人是“吃饱了饭”去游玩“消食”;而笠翁却是“饿着肚子”出游“找食”,自谓“为饥驱而走四方”。当然,“苦”中有乐,“饥驱四方,遍历名胜”;同时也有收获———除“化缘”得“食”之外,还收获了诗文,也收获了友谊。但是,笠翁出游,“苦”是主打,“乐”是陪衬;“苦”是正业,“乐”是副产品。  相似文献   
37.
孙犁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色。他的作品呈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对中国文学的优秀民族形式加以借鉴、吸收和创新。另外,孙犁创作的民族化特色还表现在他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上。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考述北魏、北周、唐时期出现的诸多追祖李陵的现象,以"拓跋鲜卑系李陵之后"为讨论中心,从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的视角出发,来重新梳理和解析此类深为学界所质疑的追祖现象.本文还结合时代背景,将李陵视为一种胡汉杂糅的文化象征符号,探讨了其在北方游牧人与汉地农耕民接触与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39.
李土司先世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土族李土司家谱中关于其先世为李晋王的传说加以考证,认为李土司家族传说的晋王即是曾五次出征河湟的西夏晋王察哥,李土司初祖赏哥为晋王察哥子孙,所任之职为西夏齐王遵顼大都督府,出镇鄯州,夏封鄯善王,后世遂误传为元代之事。  相似文献   
40.
李振钧出身安徽太湖官宦世家,清代道光九年状元.他的诗集《味灯听叶庐诗草》中有59首题画诗.清代题画诗的繁荣,对书画的喜爱以及与画家的广泛交游促使他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他的题画诗反映了他看重性情、坦率放纵、追求个性自由、热爱艺术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观照他的新角度.诗歌书画是他安顿自己痛苦心灵的处所,也是其解救自己的途径.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一个灵魂在现实的挤压和艺术的放纵里挣扎的心路历程.最终,他为了外在的功名放弃了自我,又不能适应官场的倾轧,45岁便抑郁而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