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6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41篇 |
丛书文集 | 426篇 |
理论方法论 | 61篇 |
综合类 | 1576篇 |
社会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122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98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44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77篇 |
2006年 | 162篇 |
2005年 | 135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首先在唐代入画。其画表现的是仙人的生活,风格以“魁奇”出俗为主,与宋代的淡远风格不同。历史上第一位有功于陶渊明的大画家是北宋的李公麟,第二位是元代赵孟頫,他对李公麟画法有继承也有开拓。宋元人请陶入画与他们崇敬陶渊明的态度密切相关。明清两代与陶渊明相关的画很多,陈洪绶的陶渊明画是很有特色的一家。历史上的陶渊明绘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意义是多方面的:如它表明陶渊明及其作品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和画是相通的,而中国的诗和画之间的关系又有其特殊性;应该注重以优秀作家作品为中心的深入研究等。 相似文献
52.
退溪学《易》、讲《易》、述《易》完全是为了进修践履。退溪既继承朱子,又与朱子有所不同。他认为“《易》乃理数渊源之书”,而不赞成朱子“《易》本为卜筮之书”的观点。退溪体悟《易》的时中之义至精,且身体力行之。他主张礼有因有革,有常有变,礼在践履中从俗、从宜、从权,其基点是“缘仁情”。 相似文献
53.
在明中叶第二次诗文复古运动中,李先芳参与的时间要早于李攀龙之外的其他六人,且有引介王世贞之功,可谓诗社先驱,却名不在“七子”之列,而被置于“广五子”之中。此事作为一桩公案被钱谦益等人借为攻击后七子的口实而加以渲染。事实上,所谓李先芳的被摈弃,有外部时空条件的限制:加入刑部诗社后不久即离京外放,在七子集团形成之前未参与活动;也有他自身的原因,一是诗文创作才力不逮,二是为人轻薄放浪,对诗社态度迟疑动摇,而并非李攀龙等人有意摈之。李先芳诗名藉甚却成就不高,然也有不少诗思秀发之作,亦齐鲁间一才人。 相似文献
54.
李绪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80-85
陈澧是晚清著名学者,所著《东塾读书记》,蜚声海内,享誉艺林。在晚清学术纷纭变幻,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他秉承乾嘉学术优良传统,立足于汉学立场,以古文经学为主,融合宋学及其他,兼收并蓄,独树一帜,提倡一种“新学风”。这种“新学风”因具有近代科学的精神,对清末民初的学界有重要影响。陈澧被公认为汉宋调和的主将和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55.
宁调元自幼学习屈原的诗作,以屈原精神砥励志节,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中通过化用、比拟、模仿、引注等方式,传承屈原精神,并将其与反清革命斗争实践紧密结合,志在将屈原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6.
晚唐以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坐拥关中地利,跋扈干政,多次图谋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复年间,他合谋宦官将唐昭宗劫迁至凤翔,通过矫造诏敕、把持人事甚至幽禁天子等手段专权擅政,终遭朱全忠干预而失败,直接促使唐廷走向覆亡。 相似文献
57.
李陈玉为《楚辞》作注有两个原因:一是对以往的注家不满,二是寄寓自己的家国之痛和终生未展抱负的感慨。李氏的训释原则虽为"笺注",但却是根据篇章的需要有所侧重。正文笺注除了沿用传统的训诂方法之外,其中较为重要的特点有两方面:结合多种方法,注重篇题章句文意的贯通;坚持了驳旧解误的标准,并将之贯穿于以《天问》为重点的字词、章句的阐释或疏通。《楚辞笺注》的不足,主要在于存在不少主观臆断或穿凿附会之说。 相似文献
58.
无止找寻的精神皈依--李碧华:从《胭脂扣》到《烟花三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4(3):139-143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禅宗意味,尤其是有关"寻找"的理念,15年来,渗透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寻找,找的是永恒的精神皈依;找的是灵魂的虚静之境;找的是心灵的彻底解脱.寻找,象征着她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无止找寻的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59.
"以吏为师"是秦国暴政的手段之一,这种畸形教育制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尊奉法家反对儒家是导致"以吏为师"的根本原因,分封与郡县制之争导致了"焚书坑儒"与"以吏为师","坑儒"事故使"以吏为师"的畸形制度进一步巩固.究其实质,"以吏为师"在于加强思想控制."以吏为师"破坏了秦朝的文化教育,对先秦时期行之有效的"官"、"私"学之教育制度,也是一次致命的破坏. 相似文献
60.
明代乡村地域单位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都、保、区、里、社、屯等为重点,考述了明代乡级以下地域单位的主要类型、存在地区、历史渊源、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里甲组织之间的关系。澄清了目前明史界的某些误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乡之下的“都”这一早在宋元时代就已定型的地域单位,是解决明初里甲编制中存在的人户标准与自然村落之间矛盾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