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民族学   41篇
丛书文集   426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1573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海南黎族何时迁入海南以及他们是从哪一支民族中分化出来的问题,一直有不同的观点,分别有骆越、西瓯、吴越诸说.在迁入时间上,远的认为是在一万年前,近的认为是三四千年前.综合各个方面的证据,笔者认为,黎族应该是从南越、西瓯一系中迁出,时间上限是6000年,下限是4000年,最大的可能性在距今50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992.
对于李贺诗的渊源 ,历来争论不休 ,唐代杜牧认为李诗源于“骚” ,宋代张戒认为源于李白 ,刘辰翁认为李贺自成一家 ,清代周容则认为李贺诗“原本风、骚 ,留心汉、魏”。同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李贺诗既源于骚又不同于骚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理”的多寡上。通过对大量历代关于李贺研究论文的分析、比较 ,本文作者认为李贺诗源于骚体的观点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993.
朱志先 《兰州学刊》2011,(3):147-150
李贽《藏书》中充分展现李贽史论及其历史批评的精髓,他以原情论势的方法对汉史文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中的观点予以驳议,以全新的价值观对汉代历史人物作出评断,不以成败论英雄。李贽在精研汉史文本的同时,《史记》对其著述在叙述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对黎族民间工艺美术的源流、特点及其价值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95.
郭双林 《晋阳学刊》2012,(1):94-104
政治调和是前期"甲寅派"最重要的思想。作为该派精神领袖,章士钊在民国初年率先提出调和立国的主张,到处讲调和,但他从没有专门给调和下过一个完整的定义。作为章士钊的追随者,李大钊、李剑农和高一涵等不仅认同章士钊的调和观念,而且对其进行了发展。前期"甲寅派"政治调和主张的内容,基本可以用"相抵"、"有容"、"相让"六个字来概括。其政治调和主张的来源,主要是近代英美等国思想家的调和理论,而非中国传统的调和思想;同时,从中也可隐约看到梁启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退溪关于理与气,四端七情,心统性情之说的发展和完善,几乎都是通过与奇明彦的"四端七情之辩"实现的,退溪提出的"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的理气互发论的命题,开启了朝鲜性理学心性论的争端."四端七情之辩"是李退溪哲学全面走向成熟并形成自己理论体系的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以四端七情之辩为起点,朝鲜的性理学走上了以心性学为中心的具有朝鲜性理学特点的哲学轨道.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海南黎族家长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998.
李达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从教 40年 ,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哲学思想。他主张实行平民教育 ,提出“进步思想 ,健气体魄 ,科学知识”三位一体的办学方针 ,倡导教学相长、师生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 ,积极推行改革 ,对于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9.
在中篇小说<红豺>中,生命呈现为多元互动关系,顺应这种关系的,显示为美,以至于为神,破坏这种关系的,则显示为丑.红豺作为一种联结人与自然的生命关系的精灵神兽,体现了特定民族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000.
清乾隆兵部尚书李世杰,从例捐小吏到封疆大吏,一品重臣,他非科举正途入仕却政绩卓然,百姓拥戴,皇帝恩宠。本文就相关历史资料,对其事迹与黔西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考证澄清与水西彝族李氏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