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5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61.
黄河、汾河孕育的河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根基和核心之一。河汾文化主要包括河东根祖文化,晋商文化,宗教文化和河汾主体文化。它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文化根基。根据河汾文化的分布特点,可将山西全境划分为:河东根祖文化旅游带、黄河河域文化旅游带、晋商文化旅游带、汾河河域文化旅游带、五台山恒山宗教文化旅游带、雁门大同历史文化旅游带、太行历史风光文化旅游带。要把山西建成旅游文化、经济大省,必须作深度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62.
面对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危亡,梁启超、孙中山和李大钊各自提出了救亡之策。梁启超排斥无产阶级革命,孙中山溶化无产阶级革命,二者都把无产阶级革命当作民族独立之后的国内事务来处理,但只有把民族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融为一体的李大钊的救亡之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3.
萧梁皇族之学术文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梁皇族本出自寒门,不以文化显名.齐、梁之间,随着梁武帝一支的兴起,在当时士族社会尚文风气的影响下,其家族重视学术文化的积累,在儒家经学典籍、史学、玄学等领域多有著述.在文学艺术领域,如诗文创作、书法、绘画等方面,梁武帝及其子孙也身体力行,造就了其家族文化的繁荣局面.不仅如此,梁武帝父子还大力倡导重文政策,对当时取仕选举产生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当时士风的变化.萧梁皇族子孙后来多有人流落北周、北齐和隋、唐,推动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4.
晚清之前的中国文学史上,从未有过"革命"之说,但为何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却喊出了"三界"革命的口号?这是因为受了从西方传入的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在晚清时传入中国,后逐渐成为近现代中国的主要意识形态,从而影响了当时学人的世界观,粱启超的文学革命论便是其进化论世界现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165.
陈寿《三国志》中因没有记载诸葛亮的《梁父吟》辞,由此引来近千年争议。笔者认为:诸葛亮之《梁父吟》,实与汉魏时期传承汉代乐府关系密切,而记载于唐人书中的辞也是不容置疑的。汉魏文人好借乐府旧题改制新诗,乃一时之风气,且他们的乐府诗中,又往往透出悲凉的感情。这是历史现实所为,还与当时人叹息人生易逝,生命短暂情感一致。诸葛亮好为此悲凉之辞,乃时风影响,反映出他珍惜生命的思想,向外传达出励志有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6.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并不是守旧势力的同义语 ,需要对之归类析别。保守派只是反对派中的一部分 ,他们极力卫护传统伦理道德 ,反对思想和社会变革。梁漱溟和“学衡”派诸人分别代表了反对派中的两种不同发展方向 ,他们维护儒学的基本价值 ,力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传统文化作出适应潮流的评定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7.
学界当前关于“诗性正义”“审美正义”、文学道德价值等问题的探讨,或隐或显存在着关于文学介入公共生活的路径、方式及原则等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地方.沈从文、梁实秋在其文学思想中穿越式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们都赞成文学参与公共生活,都采取了包含当下学者观点在内的文学介入公共生活的两种基本路径;他们都通过书写健康人性的方式使文学产生正能量,但对人性的界定及侧重点不同;他们都主张在坚持文学自主性的原则下,依靠文学特质实现文学的功用目的,但他们所关注的文学特质不同.  相似文献   
168.
192 8年梁实秋与郁达夫的“卢梭之争” ,涉及到西方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化中的处境这一重大论题。双方对卢梭的不同评价代表了中国文化内部对卢梭及西方浪漫主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即儒学主流文化的否定性批判和贫士文化的肯定性接受 ;卢梭和西方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尴尬处境是由中国文化的独特内在构成所决定的 ,郁达夫所代表的肯定性接受体现着时代的呼  相似文献   
169.
梁实秋事件得出的教训,除了议题设置一方没严格按“学术民主”的程序出牌外,其在大众文化传播学意义上的教训必须深刻检讨。这就是:在大众媒介的强势宣传之下,如果掌控舆论强势的一方对不同意见的另一方面施加强大的政治情绪威慑力,并形成指导性主流压力,那么弱势的一方就会感到恐惧和孤独;由于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少,于是他就只能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被迫放弃自己的意见,向主流意见屈服,一是继续孤独、顽抗下去,最终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170.
梁启超和严复都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深有影响的人物,梁启超对严复的批评,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戊戌变法之前,流亡日本期间,放弃政治生涯之际和严复去世以后。批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翻译“成一家之言”,一是言辞“太务渊雅”。总体评价可谓不低,但着墨委实偏少。究其原因,除了他们的个人恩怨以外,还与两个人的政治倾向与学术理念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