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5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论梁实秋对五四新文学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聪 《齐鲁学刊》2005,(2):96-99
梁实秋的文学批评话语是建构在古典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理性至上是古典主义的重要特征。他的 理性概念,相当于以善为内在质素的道德理性,追求的是不偏不倚、中庸守度的理想境界。由此,他标举理性的衡 尺,从文学体式、文学运动和文学批评自身等方面,对以浪漫为特质的五四新文学进行了批评。这种姿态虽然有保 守之嫌,却是对中国新文学进行的一场非常必要而且是真正学理意义上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52.
"分"是荀子政治法律思想研究中被忽视的关键范畴,是其思想的重要落脚点。在先秦时期,荀子第一个把"分"发展成型构思想体系的基石性概念,"分"也体现了荀子有异于孔孟儒家的独特致思取向。荀子的"分"思想是对孔孟儒家思想的重要推拓,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3.
宋薇 《晋阳学刊》2005,(2):72-76
梁漱溟是二十世纪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他的文化哲学第一次把中国文化纳入世界文化架构中加以平等地讨论,肯定了中国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梁漱溟的文化哲学讨论了三个问题:文化的起源与类型;三种文化类型的比较;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预测。意欲、直觉和理智是贯穿其间的三个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54.
梁祝爱情悲剧能够从古老的民间传说走进电影、小提琴协奏曲和芭蕾舞这些新兴艺术样式,能够从江南一隅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这充分说明她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对于梁祝爱情故事的研究,应该通过对它的悲剧属性及其内在意蕴的深刻揭示,进一步挖掘它的美学价值和人性内涵。这一古老的爱情故事深刻地表现了人类在舍生忘死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时爆发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显示出来的伟大与壮丽,以及肉体生命的毁灭与精神力量勃发与高扬所形成的反差,正是梁祝爱情悲剧的人学内涵。  相似文献   
55.
诸葛亮忠于蜀汉说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子彦 《文史哲》2004,(5):27-34
诸葛亮秉政时,不仅大权独揽,且以"太上皇"自居,将后主刘禅置于股掌之中。为了实现刘备白帝托孤时许诺的"君可自取",诸葛亮竭尽全力北伐,其目的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是冀图通过北伐来树立绝对权威,晋爵封王,并受近似天子规格的九锡之礼。一旦条件成熟,诸葛亮本人,抑或其子孙极有可能易代更祚,登上帝位。  相似文献   
56.
张元济承天降之大任,投身商务印书馆60年,在总结前人汇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收书、藏书、整理出版古籍丛书,将丛书的广博气象和校印水平推向极致,成为近代丛书编纂的巨擘。他主持编纂的涵芬楼秘笈、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孤本元杂剧等七部丛书如北斗七星,在中华文化的灿烂星空中熠熠发光。  相似文献   
57.
晚清时期,由于现实的危机和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输入,清王朝的合法性危机再次爆发。梁启超戊戌维新后一度在是否采取民族主义立场的问题上动摇不定,1903年访美归来后,他接受了伯伦知理的国家学说。在革命排满思潮风起后,梁启超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他将革命派的汉民族主义称为小民族主义,而将自己的合中国境内诸民族的民族主义称为大民族主义。实际上,梁启超这种大民族主义不过是由于西方民族主义理论本身的偏颇而采用的一种修辞,其实质是"国家主义"。中华民国这一现代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表明国家主义的认同模式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58.
民生问题是20世纪中国社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孙中山和梁漱溟本着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出发点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自己的阐发和论述,形成了各自系统的民生思想.本文从思想产生由来和具体内容分析入手,对他们如何看待资本问题、土地分配问题、阶级问题以及发展工农业问题等方面的民生思想进行了比较.对民生问题不同的思考,导致孙中山毫不犹豫地把发展工商业作为"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认为真正的民生主义既要发展大工业,又要预防和避开资本主义,而梁漱溟则选择了从农村立足,优先发展农业,走合作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59.
“且复反义句”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句式,其萌蘖于《诗经》,正式形成于刘宋,大量出现则在齐梁时期。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且”“复”等连词连接前后语义相反的一对动词或形容词,有单句,也有对句,内容以写景为主。其形成过程历时弥久,参与诗人众多。且复反义句不仅反映了其自身文学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及创作风气。  相似文献   
60.
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对"西方"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待西方,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戊戌变法时期的粱启超认为,近代中国必须以建设性姿态适应近代世界的一体化进程,一方面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学习西方先进事物,另一方面又必须认清近代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不平等性和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性,对西国与西人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