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5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71.
"谅+NP+VP"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分析"谅+NP+VP"构式的句法结构特点;从语义、语用视角考察其构式义、适用语境和话语功能;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探索该构式的成因理据,认为该结构的构式义是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72.
方红梅 《兰州学刊》2006,(10):74-78
在梁启超那里,趣味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作为特色标识的重要范畴,是包蕴着美本质论、审美心理论、美感效应论、审美价值论等多层面美学思考的美学范畴,内涵丰富而深刻。趣味不仅是区别于真、善而体贴生命本身的美,而且,它同时也是美感体验,是在行动与价值统一基础上形成的、感受到生命自由的美妙感,正是这自由美妙感内在地设定了趣味于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73.
新中国解放前夕 ,梁思成与林徽因便对共和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 ,北京城的许多重要建设都倾注了他们的大量心血。他们对北京城的建设规划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现在愈来愈被证实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74.
梁启超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开拓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玖 《求是学刊》2002,29(4):103-109
作为一门学科 ,中国史学史是在 2 0世纪 2 0年代产生的。梁启超首次勾勒出中国史学史的轮廓 ,最早明确提出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问题 ,并对中国史学史的基本理论作了初步论述 ,是这门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文中剖析了中国史学史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梁启超之所以能够最早明确提出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675.
在20世纪初期中国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大背景下,梁启超开始了中国民族史研究。其目的是想激活中国人的自觉意识、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精神,但客观上却在民族概念、民族源流、民族关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学术成果,为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最早提出中国民族史的学科概念,把民族史作为中国史研究的核心,认为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676.
诸葛亮无论是作为历史真实的存在 ,还是作为经过艺术加工锤炼之后的文学典型 ,他身上所散射出来的人格魅力 ,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所崇尚的传统美德。从审美角度看 ,许多学者提出了“命运悲剧”之说 ;然而笔者认为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作为一种典型 ,还有着从儒学角度生发出来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677.
史书的编撰是史学成果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传播史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萧梁史学独具特色,史书的编纂方面,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许多创新发展之处,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分离综合、精筛升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8.
作为一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身处近代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其“求新知于域外”的主要途径是利用“和文汉读法”大量阅读日文论著和译著,以了解、吸收和译介近代欧美及日本的思想观念,并写下了《和文汉读法》一书. 该书不仅总结了以往中国人学习、研究日语的经验和成果,对此后日语教科书的编写及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启发并带动了大批留日学生和青年学子以梁启超为榜样,通过翻译日文书来导入、传播近代西方及日本的新知识、新思想和新观念,积极开展启蒙宣传活动,从而对清末民初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679.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680.
虽然同为五四小诗运动的主将,但梁宗岱与冰心、宗白华等人所接受的东方诗学渊源不同,他从中学起一直接受纯西式教育,浸淫欧洲文学多年,对于小诗的定位和创作自然而然地倾向于西欧诗学立场。自欧洲留学以来,他采用创译跨界的方式来应对小诗创作危机,获得海外文坛的热切回应与思想共鸣。与此同时,他积极探溯西欧诗学的源头,从契合求真的象征主义诗论中重新发现韵律的必要性,并提出和确认诗人宇宙意识的永恒推动力。最终,将小诗纯诗化的实践付诸于旧体小词的创作上,这不仅可以看出梁宗岱试图消泯诗体之中西、新旧、大小偏见与壁垒的努力,也为小诗乃至新诗的未来提供了一条由外观内、审度改造的内生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