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44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0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北方地域文化与辽金元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维江 《文史哲》2005,(1):91-96
辽金元时期 ,随着“北方”地域文化生态的变迁 ,大量的非汉族作家出现于文坛 ,少数民族语文学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 ,中原文学的中心也由传统的中原地区而向北转移 ,独立的北方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辽金元文学作为北方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 ,其基本风貌和审美品质 ,实际上也是北方文化与文学传统滋养的结果 ,是对北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辽金元地域文化为北方游牧、半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与中原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交汇与融合的产物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上的三朝文学 ,所体现的社会审美意识、文学观念及其创作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等方面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2.
在殷墟卜辞中,燎为祭名.从新发现的甲骨文材料中,在殷墟晚期卜辞出现了"燎示"的辞例,说明燎与沉埋之典,是随时而有所改革,所祭对象亦有所不同.但在庙祭中,燎祭一直延续到商末.燎祭之典后被周族人所承袭并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33.
某种动物的特殊习性,早引起古人注意。因动物行为启发而得疗病仙草,今存载录当起自刘敬叔《异苑》。而与蒲松龄生活的淄川并不遥远的北方蒙古族地区,约15世纪定型的史诗《江格尔》中也有仙草救助英雄母题。蒲松龄先祖一说就是蒙古族,或许这种仙草崇拜情结还受到蒙古族民间史诗陶铸。母题源头当在西域和印度,佛经"感恩动物、神草可生子、草药精灵母题"和"一切药草树木尽有神"观念,对母题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4.
自1928年殷墟开始科学考古以来,殷墟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工具,这些青铜工具种类丰富,数量较多,是当时中国能够制造的最先进的工具。本文重点考察殷墟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工具的种类、数量及组合方面所具有的特点,揭示殷墟青铜工具组合是以木工工具为主的组合,并着重论述青铜工具在殷墟墓葬器物组合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5.
廖平经学有其独特的政治视野。从这一政治视野出发,廖平对中国古典政教体系有着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反思。他批评宋儒尊孟贬荀不得其真,误解《大学》"修身"之旨,昧于时势错认"道统",先知后行,颠倒人天。这些批评既是针对宋明儒学内在的义理结构,又涉及到宋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对于思考当代儒学的发展如何超越宋明儒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陆芸 《学术探索》2007,(2):94-99
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杭州以及海南岛曾发现了大量的穆斯林墓葬石刻,它们的出土说明了宋、元时期外国穆斯林留居中国的事实,也说明当时上述沿海港口城市的繁华和吸引力。通过对各地穆斯林墓葬石刻研究,可以展示当时穆斯林的生活、信仰等情况。一些证据表明,当时中国可能存在着十叶派穆斯林。  相似文献   
37.
严春华 《唐都学刊》2006,22(6):39-43
中唐碑志文在题式上的变化是碑志文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从总体上概述中唐碑志文题式的特点,然后具体从妇女碑志之题,僧、道碑志之题等方面分别展开深入探讨,可以揭示各类碑志文题式之特点,从而展现碑志文题式的概况。  相似文献   
38.
从辽代统治者掠夺式学习医学、翻译汉族医书作为教科书、医学教育重在自学和私人传授、重视医学交流提高医学水平 4个方面阐述了辽朝医学教育的主要成就。所有这些为在北方落后地区普及医学知识和技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9.
辽代行政制度的二元化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个颇具特色的现象。以南、北面官分治汉人和契丹人,这是由契丹统治者对待汉族文明的态度决定的。一方面是重视和利用,另一方面是有意疏远和抵制。行政系统的二元化,正是这种既利用又抵制的态度在国家政治制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40.
商族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在中国远古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探讨先商文化的渊源及其殷先公的迁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先商文化,近年来考古学界争论很大,大致有四种意见(一)认为先商文化是指商汤灭夏以前的考古学文化,提出三种类型(漳河型、辉卫型、南关外型)。(二)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是先商文化。(三)豫北、冀南地区的二里头文化为先商文化。(四)用下七垣文化来命名漳河型、辉卫型遗存,避免直呼先商文化。以上诸说,我们同意先商文化是指汤灭夏以前的漳河型、辉卫型,全称下七垣文化,不同意将南关外型、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或者冀南、豫北的二里头文化视为先商文化。如何认识先商文化的渊源,首先应从漳河型、辉卫型的陶器着手进行分析,然后区别来源、基础与影响三者之间的不同关系。不同意将文化“来源”说成是多元的或说成是影响。漳河型是先商文化的原生形态,是因商族从晋中南迁徙而来,到豫北、冀南后,在豫北、冀南后岗二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商文化。辉卫型是先商文化的次生形态。先商文化的来源,只能有一个源头,应是从山西晋中南来,封地在商(漳),即漳河流域。商族从晋中南地区迁徙到豫北、冀南后,而在后岗类型龙山文化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吸收周围文化的有利因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独立的先商文化。先商文化的考古发掘分布情况,正与古文献记载殷人先公的活动范围大致相当。商始祖契兴起于晋南,而后封于商(漳),活动于漳河流域,以后不断迁徙于帝丘、砥石、殷等地,正与下七垣文化考古发掘的先商文化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