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58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清代中后期以来,福建福州走出了众多影响中国社会各界的文化精英,如梁章钜、陈若霖、林则徐等等。彼时的福州之所以能够孕育出丰沛刚毅、文采斐然的一代士风,这与乾隆年间福州名士林雨化先生(字希五)及其同道好友们共同的躬行化育直接相关。清道光庚寅年(1830)刻印的《林希五先生集》汇编了雨化公的诗歌、古文和时文,从中可以了然林希五先生的道德文章对一代士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2.
林黛玉的生活环境及日常家居均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所创作的诸多诗词表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她的诗词先后表现出其自我生命意识、自我情爱意识、自我独立意识及自我爱怜意识等不同层面,且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愈演愈烈,体现着一种趋强性。  相似文献   
23.
中国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是中学在吸纳西学过程中的重建。民国时期的学术大师贺麟秉持"文化抗战"、"学术救国"的理念,遵循"儒化西学"、"华化西学"的思路,着眼文化创新,提出了文化上的古今中西"和谐化合"说。他凭借广博深厚的学术文化功底,以西方近代哲学(主要是新黑格尔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宋明理学)为基本的思想养料与方法资源,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新心学思想体系,强调从国家的软实力着手来御侮强国、振兴民族。  相似文献   
24.
文章从心论和性论二个方面,说明贺麟对王安石心学思想的抉发。心论方面,以黑格尔哲学为出发点,着力阐发王安石“建立自我”的思想。性论方面,认为王安石先主性善恶混,然后过渡到性善论。性善恶混可以强调后天人为努力的重要性。而最后归本性善论,是为了高扬精神的能动力量,心的将价值理想和深厚的文化蕴积融摄为一,以价值带动文化蓄蕴这种功能。以上诠释,是他新心学哲学理论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25.
林白一直不遗余力地叙述女性的隐秘经验,坚持解读女性的生存状态,她的作品彰显了女性生命的本能欲望。林白早期的小说是在女性隐秘的内心经验中寻找自我,她中期的小说开始探索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在第三阶段林白将女性放置在自由的生存状态中探讨女性的生命意识。林白的创作脉络验证了女性唯有处于自由无拘束的生存状态,最大程度地不受伦理和世俗的约束,才能够拥有自我本真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26.
文化翻译学派代表人物勒弗维尔提出诗学观对翻译有深远影响,在翻译研究领域被广泛关注。《讨武"檄》是我国古代檄文中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作,林语堂在其长篇传纪文学《Lady Wu》中将此文全篇收录并翻译。林语堂英译《讨武"檄》受到何种诗学观的影响,以及体现何种诗学特点,值得深入研究。本文考察《讨武"檄》英译文在字词、句式、修辞以及历史典故层面的诗学翻译策略,揭示译者诗学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赵怀俊 《晋阳学刊》2005,2(3):93-96
林语堂的幽默确有欢快、轻松、喜剧的格调,又不乏严肃、庄重,甚或是悲剧的底蕴。然而,不少论者对林语堂幽默中的喜剧情调论述颇多,而对其中的悲剧底蕴明显关注不够。有的甚至视而不见,得出一些与事实相违的结论。事实上,林语堂的幽默除了欢快、轻松、喜剧的格调外,还蕴涵着深刻的悲剧底蕴。这种悲剧底蕴主要表现为官本制度的危害、国民的劣根性、文人操守之丧失和现代教育的弊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林纾成功的翻译为例,分析社会背景和接受者因素对翻译行为的影响,指出衡量译作的价值,不只在看它是否“忠实”于原作,还在于看它是否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有时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相似文献   
29.
近年林徽因传记写作及其研究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雅欣 《齐鲁学刊》2005,(1):115-1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徽因传记的编写成为传记写作中的一个亮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对我们认识 林徽因的思想历程、精神结构和学术成就而言无疑是一项有益的事业,因此,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状况进行系统全 面的梳理和研究将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30.
诗词曲赋是小说<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诗词融入情节,给叙事带来诗意;情节充满诗意,更增添小说的审美效果.林黛玉作为小说<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她的诗词真切地反映出她的审美品格.若从中国古代诗学中"味"的角度出发,可以品出黛玉的诗蕴含着美味、鲜味、奇味与苦涩之味;若从西方文论中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些诗词与宝黛之间恰好构成一个作者-作品-读者-世界这样一个施受自足的读者反映批评系统,宝黛的爱情,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推向高潮,其悲剧也表现出独特的、诗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