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0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有“新闺秀派”之称。曼斯菲尔德是英国著名女小说家,被视为心理写实派作家。两者间的比较研究,从现代文学时段到当下,连绵不绝。但这些比较大多强调两者具体艺术手法的相似性,而笔者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发现,两者笔下都有一个“高门巨族中说话的女人”的人物谱系。通过这一谱系,一向被禁闭的女人发出了声音,这其实是曼斯菲尔德给凌叔华最大的影响,而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又使得各自的人物谱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32.
写《在医院中》时,丁玲仍是以独立的作家身份和知识分子视角创作的,因而能真实地表现丁玲的莎菲式的主体"困惑"的情况与特点.这种"困惑"也是对"五四"文学精神的自觉认同与回归,是对崇尚科学与民主,追求人的解放的现代意识的一种张扬.  相似文献   
33.
在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诱导下,梅村在《秣陵春》传奇的标题、开场、开头和结尾、主题、叙述层面、背景和人物、篇章层面灵活地运用隐喻,形成蕴纳情感双声重奏的文本结构,实现了作者“寄慨兴亡”的创作意图。同时戏曲的意义深度得以拓展,给予读者独特的审美认知和深切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4.
丁玲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中国妇女的榜样和模范.她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重要的财富,不仅仅限于她撰写的近三百万字的各类脍炙人口的著作,更重要的是凝聚和体现在这些作品及她一生言行中的高尚风格和品质.它们集聚和表现为丁玲精神.丁玲精神是巾帼精神的完美体现;丁玲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代表;丁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丁玲精神是人类理想的写照.  相似文献   
35.
“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只是李纲的个人宏愿而已。北宋覆亡后,以高宗为首的南宋小朝廷处于节节败退状态,何谈赢得“二圣环”之事!南宋初期,文恬武嬉,特别是宋高宗无心抗战,军队士气低落,哪里有“精兵十万”可拥?任李纲为相本来就是高宗十分勉强的选择,有难言之隐,只是“虚位以召臣”而已,将李纲当作威吓金人的物象,统帅军队当然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权力,其军事才能得不到充分验证,加上群小出于私心的围截,使每一步重大决策都不能如愿实施。李纲的宏愿值得颂扬,但过早为宏愿的实现下结论又与现实稍有距离,显得有些“机浅”。  相似文献   
36.
路翎是一个存在感极强的作家,对人之存在的追问贯穿于他的创作中。从《财主底儿女们》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在存在哲学的视野中,路翎对存在的关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领悟孤独、审视"沉沦"与追求自由。无论对个体命运的关注还是对民族命运的思考,作家最终都指向了对人之存在状态、价值与意义的关怀。路翎创作中的存在关怀,表现着文学的灵魂深度与哲学深度。  相似文献   
37.
丁玲的杂文体现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高扬着主体意识,表现出她的杂文文体意识的高度自觉,表现出她对社会的参与和政治的介入,显示她理性思维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情绪和感情投入。  相似文献   
38.
丁玲与萧红的小说呈现出不同的思想风貌:一,丁玲的个性意识与革命意识相互交错、此消彼长;萧红由一位激进的左翼作家转变为自由撰稿人。二,丁玲顺应主流意识需要刻意展示农村革命进程与农民心理变迁,萧红关注东北农民的生存境遇,显示出革命意识与民族意识觉醒。三,丁玲依据政治理念,从社会分析角度对生活作出评价;萧红从生命体验出发描摹农民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9.
鲁迅的生命悲剧意识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萧红、路翎对鲁迅生命悲剧意识的继承作了进一步开掘,他们在对人的生命本真样态的抒写,对倔强、坚韧的生命意识及对人生理想生命形式的不倦追求等方面最具鲁迅的风骨.  相似文献   
40.
《玲珑》杂志在塑造完美摩登女性形象之外同时建构了一个负面的男性形象,并对之大加声讨。在压迫/反抗的女性话语逻辑支配下,男性被建构为施虐者,女性在话语狂欢中完成对男性的反抗和讨伐。然而,话语狂欢终究不能解决现实困境,女性批判男性,寻求自主的同时,却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商业资本的陷阱。《玲珑》杂志中的负面男性形象建构以及女性对男性的话语暴力揭橥了20世纪30年代都市女性面对男性时的复杂心态,映射出她们在消费浪潮、大众传媒与外来文化的轮番刺激下的欲望和挣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