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81.
发展新岭南文化、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举措。本文基于从"岭南文化"到"新岭南文化"的发展脉络,从历史与现代的视角、岭南与内陆的视角、政治与社会的视角、中国与海外的视角四个方面阐述了岭南文化多元融合的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82.
岭南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是岭南古代小说的源头,滥觞于西汉初年,成熟于东汉,兴盛于魏晋南北朝,至唐尚有余音。其内容包括岭南的远国异民传说、山川湖泊传说、动植物传说和奇珍异宝传说。在创作意识上,由两汉的“实录”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的“尚虚构”,再发展到唐代的“有意为小说”。在艺术上,两汉叙事粗陈梗概,语言质朴;魏晋南北朝叙事完整,语言渐趋优美;唐代叙事生动曲折,语言华美绮丽。  相似文献   
83.
20世纪70年代,伍启中先生以国画《心潮逐浪高》一举成名,由于他具有坚实的造型基础和对线造型的把握,以及他坚持从生活中寻找、挖掘“真善美”并将之作为创作素材,所描绘的人物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和南国色彩,用笔道劲稳健,洗练精当。在其运用传统线条造型的同时,融合了西画的特长,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为整体推进中国人物画创作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4.
距今7000年前后,随着"大西洋期"的到来,以"甑皮岩人"为主体的洞穴先民向旷野扩张,其中部分向东北迁徙(如广西的晓锦);另一部分向南迁徙。向南迁徙的一支到达西江上游的浔江一带,最后再顺水南下到达珠江口岛屿,创造了咸头岭文化;另一支到达西江上游的封开一带,最后再东进到达今粤北一带,创造了石峡遗址第一期文化遗存乃至第二期文化遗存(石峡文化)。由此初步解决了岭南考古的三个问题:洞穴先民的去向;咸头岭文化的起源;石峡文化的"来龙"。  相似文献   
85.
梁凤莲 《城市观察》2014,34(6):54-60
对于广东而言,国家推出"21世纪海上丝路"战略是一个使得岭南文化走向世界的绝佳时机,它意味着与"海上丝路"有关的城市有机会进入新的体系,去担当推动贸易发展、启动文化交流的重任,如何实现这样的宏伟蓝图,必须分步骤循序渐进,从历史入手,以利益互惠为核心,以文化传播为抓手,发挥海上丝路从"纽带"、"平台"到"框架"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86.
韩愈、苏轼的岭南行政方式存在着三个不同点:(1)韩、苏对治岭南者的要求都是廉洁和有才用,但韩愈看重才用廉洁对长治久安的统治效用,苏轼则着眼才用廉洁对改善百姓生存状况的作用;(2)韩、苏对岭南百姓都进行教化,但韩愈注重儒学传播,苏轼则融入当地生活;(3)在治理岭南一方水土方面,韩愈以祭礼解决困难,苏轼则以知识和实际行动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韩、苏治理方式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底蕴不同。  相似文献   
87.
儒学在战国时期就已传到岭南,直到汉武帝在全国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学才开始在岭南普及开来。随后,儒学的不同发展形态也先后在岭南风行起来。进入明代中叶,陈献章在岭南开创了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鼎足为三的江门学派,同时也奠定了岭学在全国的地位。儒学在岭南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巨变主要表现为:岭南文化结构上的从远儒尚朴到崇儒容外,儒家经典关注上的从《春秋》兴文到《大学》治世,儒学重构思路上的从以道释儒到以儒释新,社会价值观上的从士民二元到士民一致。  相似文献   
88.
清代岭南著名书院学海堂的文学教学对岭南文学有重要意义,给合相关的著述和史料,分析其文学教学的课题课卷中所呈现出来的,师法苏轼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进一步探讨苏轼■粤对岭南文学的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89.
存数不多的岭南石刻作品却开启了认识元代士人形象的另一扇窗。元代岭南地区士人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兴学,弘扬儒家传统文化;他们通过树立学习榜样、接续诗文传统、扎实行政等方式传承并实践着古代士人之职责。  相似文献   
90.
从唐代文学反映岭南商业的总体状况来看,岭南文化在唐代有了飞跃式发展,但具体情况又是复杂的。就物质层面看,其商业文化前锋在全国已达到了最高水准,但其落后之处又处于最低水准;就精神层面看,尽管包括文学在内的观念文化一直处于中原观念文化的附庸地位,但相对于原生的奴隶制观念文化而言,其成就还是可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