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99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曾军 《社会科学》2012,(1):177-184
一个学科要想获得发展,必须处理好两个彼此相关的问题:其一是对当下社会文化重大问题的回应能力;其二是将这些问题的回应与本学科自身的关联梳理清楚。通过对2011年与文艺学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及其讨论(包括"艺术学升‘门’"、"文学经验"、"文学形式"、"视觉文化"等)的清理,可以发现文艺学研究必须要积极应对和处理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本学科内部的研究范式以及在当代文化重要问题中推动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曾锋 《兰州学刊》2009,(2):78-80
“五四”白话文运动不是单纯的文学工具和形式的变革。文学革命者认识到文言是权力建制的工具,国人具有文字崇拜的心理,白话文运动具有推动全方位的生命解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而产生的国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语境下,与西方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并呈现出"阴阳互补"的跨性别对话特征,在世界学苑独树一帜;立足中国现实,坚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仍很必要,这必将推动世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4.
逻辑学和文学,就学科分类、研究对象而言,属于性质和特点迥异的学术领域。但从中国古代文化发生发展的史实与特点出发,可以揭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即先秦名辩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先秦名辩学中的基本观念(名、类、理等)形成后,对秦汉及至唐代文学理论中的属对分类观和文学创作中骈文、连珠等文体,及喻、比等方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樊伟峻 《阴山学刊》2009,22(6):35-37
汉代古文经学对文学的创作深有影响。古文经学不为章句之学.追求简明的文风,消解了长篇巨制,文学创作也由繁趋简。古文经学不谨守家法师法,讲求兼通,能博采众长,故古文经作家能够出入经史,表现题材也包罗万象,几乎无所不至;而且作家的思想也不为经学所拘,开始表现内心的情感:同时,古文经学反对谶纬,迷信成分极少,这在客观上增强了文学的理性批判精神,这在政论散文中表现得尤为鲜明,同样的光芒在汉赋和诗歌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16.
刘勰的诗论思想散布在《文心雕龙》对诗体的各种论述当中。《明诗》篇对诗的含义进行了界定———"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是刘勰诗论的核心内容。现在通行的观点把"持人情性"理解为讲诗的政治教化作用而非诗的含义,既没有把握《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独特论说方式,也没有将刘勰诗论和其"标自然为宗"的文学观相结合,因而造成了误读。刘勰不仅用诗"持人情性"的新观点重申了自己的"自然"文学观,还对孔子"思无邪"思想作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玲是具有成熟女性意识的现代作家,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围绕女性存在的终极理想,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认为女性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她通过作品揭示了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同时,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性的奴性心理是阻碍女性发展的内因。她希望女性应尽早挣脱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男权传统牢笼,成为自由自在的女性优美自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2010年4月23日至26日,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暨文学理论前沿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大学召开。与会代表提交了150余篇论文,涉及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建构、文学理论走出去与本土化、文学本质与知识化、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实践、中国古代文论及西方文论研究的前沿问题等众多专题。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观念多元,在一种总结、反思、对话的学术氛围中达成了诸多共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是语言再现的艺术,需用另一种语言(译语)去再现原作的美。本文选取了《骆驼祥子》的两个英文译本(即1981年中国人施晓箐翻译的CamelXiangzi和1945年美国人伊文·金翻译的RickshawBoy)并对其从显性美层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如:语音,词汇及句法层面,以此来凸显译者的审美灵敏度及译作的审美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存在的图式。本文旨在运用图式理论对文学语篇进行阐释和分析,并指出不同的图式模式对文学语篇有不同的理解。同时本文还讨论了读者能通过阅读扩大和修正已有的图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