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99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类精神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出现后,"梦意识"在现代思想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推动了西方现代文艺美学的发生和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唤醒了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梦思维"的兴趣和关注.所谓中国的"梦思维",既是对中国传统文献、特别是文论中一系列有关梦的认识与理论观念的辨析,也是打通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在有关梦意识方面隔膜的一种努力,试图在不同文化理论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2.
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实证主义哲学相关,而且其代表人物左拉等人的诗学观念与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哲学观念在精神气韵上息息相通。自然主义作家所强调的"回到自然"、"客观中立"、"真实感",与胡塞尔现象学所强调的"回到事物本身"、"现象学悬置"、"意向性"分别存在着精神上的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23.
道家思想对于女性创作和女性人生具有许多积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和谐意识,为女性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包括女人与男人)的和谐以及女性自我身心的和谐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也对当下女性创作的偏颇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女作家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反过来阐释、丰富了道家文化的内涵,赋予道家思想与时俱进的现代意义,显示了道家文化与本土女性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4.
汉代作家是具有不同社会身份、 知识结构及审美取向的个体, 身份、 知识背景对作家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和规约. 不同阶层、 不同社会身份的文学主体, 日常所关注的事务不同, 所思所想有异, 因此, 诉诸文学创作即形成了言说内容及主题话语的明显差异. 与身份相应, 不同的学术背景及知识结构,也会直接带来文学主体审美取向及话语方式的差别. 身份、 知识结构、 审美取向之异是汉代文学生成及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相似文献   
25.
景国劲 《齐鲁学刊》2001,3(2):85-89
“印象的批评”是旨在强化批评家个性主体意识和主观情感评价功能、以主观的和印象的审美眼光评价文学的一种泛化批评形态。中国现代泛印象主义文学批评在20年代和30年代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中成为文坛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他们所倡导的文学批评的自由与宽容、创造与超越的理论品格,对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历史主义和政治论、道德论文艺批评,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借鉴意义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6.
真实与想象 ——中国古代易装文化的嬗变与文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易装文化都以女扮男装为主流,中国古代易装文化非常丰富,又有不同于欧洲的特点。历史上的妇女易装个案与战争、民族融合及科举制度密切相关。至明清时代,添加了反叛礼教和市民文化的色彩,又有遗民、边缘文人“女性化”心态的作用,加上文学上闺秀传统及才女“文人化”的形成,文学易装题材的创作达到高峰,尤以女作家所创作的叙事作品表现女性意识的崛起和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理想,而显得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7.
《生死场》作为萧红的成名作,文学史上一直被当作“抗日文学”题材的小说进行阐释。当我们重新进入《生死场》的文本世界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与所谓的文学史阐释之间的差异。在这个文本中,萧红对于女性身份过分关注,并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行文学书写。在小说的书写过程当中,她对男性的权力话语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因此,重新进行文本的阅读,并进而对萧红的文学史评价作新的梳理和阐释,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而且有必要。  相似文献   
28.
本文认为以"文学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审美特征论"是为适应一时的政治需要而提出的应景性的主张,既与事实无关也经不起理性和逻辑的推敲。这些主张作为全国通用教材中权威性的观点,对于执教者和学生已经制造和正在制造着无穷无尽的困惑和苦恼,批评它、否弃它,是文艺理论领域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9.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变革的历史不仅仅是知识分子文艺观念变革的过程,也是政治意识形态通过文艺期刊对文学思潮进行规训的历史.那么,从媒介的角度考察期刊与当代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也许可以揭示出推动当代文艺思潮生成与发展的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原动力.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考察《文学评论》在创刊初期屡次学术转向的内在原因,进而研究这种转向对当代文艺思潮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曹丕《典论·论文》的写作时间有建安十六年、太子时期、黄初初年前后三说。分析文献及史实,可以发现它的写作时间应该在太子时期,因其创作与《与吴质书》、《与杨德祖书》关系密切,而《隋书·经籍志》对当时书籍存世的记载对确定该文的创作时间下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经过史实研究,可以精确地将《典记·论文》创作时间定位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至建安二十三(218)年二月三日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