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99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世纪重庆文学史的写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艺》、《西南文艺》和《红岩》值得文学史家关注。它们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阵地。目前重庆文学史写作中,文学史家忽视这几个刊物的关系,遮蔽了一些真实的文学史细节。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2.
文学批评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同时它又在文学研究中最直面鲜活的文学现实,这样,传统的稳定性和现实的变动不居就形成了矛盾.文学批评在这种变化面前,就只有在坚守自己审视文学状况这样的基点上.调整自身认识文学的规程.在这一调整中,以经典作品作为价值引导的批评模式受到了冲击,于是一种"后经典"形态的文学批评模式应运而生.在"后经典"形态的批评中,批评的追求目标、关注对象、话语方式、叙事体系等都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43.
中国古代的《文心雕龙》研究,萌芽于唐宋,肇端于元代,发展于明代,大成于清代,主要表现为校勘、考证、注释等基础性研究,为数不多的对义理的阐发又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所以未能形成一种专门的学科。但正是古代的基础性研究,才为具有现代特点的文学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论宋代文言小说中女性形象演变的文学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宋到南宋文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身份、性格、行为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因为两宋小说作者在创作中采取了不同的视角,在女性形象中寄托了不同的人生理想,从而赋予女性不同的心理和行动。这种差异并非孤立,它不但使两宋妇女形象有不同的美学意义,而且与宋代小说的总体演变相一致,是整个小说史变迁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45.
陈献章诗歌真率洒脱、富有情韵,为长期沉寂的明代诗坛注入了一线生机。他论诗求真重趣,已为后来的公安派开启了先声。他的心学受庄禅影响,以致虚、自然和人格自觉为追求,容纳了一些情绪体验,与重性灵的诗学精神有相通之处。基于上述事实,我们说他为晚明文学思想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46.
凌晨光 《文史哲》2004,2(1):116-118
体裁分类问题的意义内涵表现于三个方面:具体文本与总体文学的中介;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的桥梁;文学传统与个人写作的纽带。文学文本分类的根据有两点,一是文本的语言形式因素,二是文本与现实的艺术处理关系。分类根据不同,分类结果就会有差异,于是就有了中外文论史上的不同文学文本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47.
戴晓华 《阴山学刊》2007,20(1):35-38
对近年来“文艺学”学术史研究著作进行一番总体评价,以反映这些年来“文艺学”研究的新的动态和进展。在这些分析中可以发现现代“文艺学”发展的一些脉络,找出今后研究发展需要努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48.
宋生贵 《阴山学刊》2007,20(4):22-26
82岁高龄的超克图纳仁坚守文学天地逾60年,执著追求,成就卓然。他的创作取材时间与取材空间有致交织而构成的具有整体性的艺术画卷,其历史的纵深感与空间的宽广性,以特有的艺术魅力一同昭示着草原气派、草原精神;综观超克图纳仁的创作,是颇有草原气派的,或者说,他以自己的实践建树着真正的"草原文学"。超克图纳仁的文学实践,对当下有四点启示:一、作家独特的生活体验与审美发现的问题;二、社会责任感与艺术追求的问题;三、突出民族身份与兼容广纳的关系问题;四、勤奋多产与锤炼精品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9.
钱中文 《河北学刊》2005,25(4):133-138
文学的自律、他律问题早在20世纪初就已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一个时期,文学自律的一面探讨不多,主要是争论他律的应有的方面,以确立新文学的性质与方向,建立新的文学观念,自属文学内涵的应有之义.但自20年代下半期从文学革命走向革命文学之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俄国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及其余脉的各种文学思想,都被当成无产阶级文学思想介绍了过来,形成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文艺界的多次大争论,造成了文学观念向他律的倾斜与严重的越界.其中的一系列主导思想,后来以权威的形式被沿袭与巩固了下来.  相似文献   
50.
《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反映在《原道》至《辨骚》五篇中,《序志篇》称这些篇目为"文之枢纽"。其中《原道》、《征圣》和《宗经》三篇,关系密切,阐述执正之理,核心是阐明圣人根据道和上天意志制作的经书是文章的典范和渊源。因此为文必须宗法经书,故《宗经》是三篇的结穴所在。在这三篇中,刘勰阐明了对文学的起源和作用、文学的艺术思想标准这些文学问题的根本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