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99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1.
作为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二十世纪的美国诗歌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在中国近几十年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近几年的研究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文综合评析了各家之言,分析了研究空白与不足之处,以期对于中国学者的弗罗斯特及其诗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12.
"命题"是古代文论的重要构成形式。《知音》篇作为《文心雕龙》关于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专论,刘勰在文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理论命题。这些命题从形式类型上看,主要有四种构成形式;从理论内涵上看,各有不同的思想内涵,构成了刘勰文学欣赏、批评论的基本内容;从价值意义上看,这些理论命题在今天仍然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13.
新时期生态文学创作的背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现实生态问题的严峻,二是外来生态思潮的影响,三是本土生态传统的承续。创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基本特征是“隐性”,即作家没有明确的生态主义创作意图,但创作中却潜隐着生态主义的思想元素或情感符号;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的基本特征是“显性”,即作家目睹生态危机的恶果,或者是因为接受了生态主义思潮的影响,有意识地从事生态创作。其创作包括“现实批判”和“理想诉求”两大基本主题,关涉到自然、社会、文化和人性四方面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14.
"诗学"一直被为数不少的中国现代"诗学"研究者想当然地认为是一个不辩自明的概念.然而"诗学"在现代汉语语境下的三种解读给文艺大众造成困惑,理解诗学的这三种解读成为消解困惑的关键."诗学"内涵不应该在现代汉语语境下仅只有名而无实的继续存在,应该回归到它的实质性研究本身.  相似文献   
515.
《古诗十九首》与汉末文人的情感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末文人面对古文经学的衰落和政治昏暗的现实 ,首先表现出了积极的用世精神 ,经过“党锢之祸”的打击之后 ,又开始了人性的自然复归。在此过程中又展示出他们在艰辛中求索、在忧患中进取的心路历程 ,体现出高昂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16.
张新煜 《阴山学刊》2007,20(5):28-32
在文学批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文学文本等同于其它政治性社会文本;文学批评需要多视角地在多个层面中展开,但是批评实践要坚持文学本位,不能忽视文学作为一种反映人类精神世界的社会存在之独特性;通过对丁玲的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进行基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观念的分析,可以见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种富有鲜明视角主义特征的方法之于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史书写的一些可能。  相似文献   
517.
“唯务折衷”是刘勰《文心雕龙》的基本研究态度和方法 ,过去学者一般以为它就是儒家的“折中”方法。这是不确切的。“唯务折衷”的“折衷” ,乃折之于“素心” ,即以研究主体独立、公正的主体精神去进行学术研究和鉴赏判断。刘勰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折衷”说 ,与当时哲学思想界佛学取代玄学地位而注重心识作用、向中国传统哲学心性论传统回归这一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18.
在不断演变的政治文化背景下 ,西汉经学经历了逐步抬头、正式确立和空前发展并盛极而衰的三个时期。与此相应 ,西汉的文学思想也随着经学进程的不同状态而发展变化。总的趋向是认为文学是政治教化的组成部分 ,以经学为中心 ,受经学支配。尽管后期“文学性”特质比前中期更加突出 ,但也没有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  相似文献   
519.
王青 《云南社会科学》2006,2(4):129-132
中国现代诗学的建构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伴随着西方文艺理论与文学思潮的译介,中国知识分子对西学产生了持久的热情。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社会语境的制约,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作为异质理论的西方文学批评,在引进过程中发生了变异,这恰恰说明了接受者的主体精神。以印象批评作为研究个案,探索西方文学批评中国化的过程,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家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显示出会通、变形、创造的品格,以及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生态空间的建构,希望能对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学批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20.
中国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台湾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于2 0世纪80年代中叶,90年代后,由对男权主义批判向性别诗学转向,并由文学/性别批评逐步向跨文类/批评研究深化。这些特点既与世界文论发展的大趋势同步,也与祖国大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通,这既为我们反省、弃绝陈腐的性别观念提供了必要的比照场域,也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与提升提供了新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