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99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钟嵘《诗品》提出了"直寻"的诗学主张。"直寻"应当包涵笛卡尔论直观知识时所谓的昭和晰,以及许慎解释指事字时所谓的"视而可识,察而见意"的特征。魏晋六朝的文学思想注重诗文的形式美感,钟嵘与刘勰仍提倡文学为人生的主张,而"直寻"正是这一主张的产物。  相似文献   
82.
“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课程可以以“艺术家是体验的阐释者,接受者是体验的二度阐释者”为纲,抓住“体验”这个核心概念,把文艺活动中艺术家、艺术作品、接受者、世界四个要素及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两个过程都联结了起来并体现出其特征与关系,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3.
检视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进而反思文艺学规范性这一知识学得以展开的可能性.审美领域在现代拥有自身的规范性基础,因此可以用形式语用学加以阐释,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模糊性和悖论性,使得其内在地违背普通语言的惯例,逃脱日常言语行为的以言行事力量之掌控.因而立足于现代审美领域的文艺学既拘宥于话语的价值合理性,又要应对"无言之美"的微妙灵韵,文艺学规范性基础的思考理应聚焦于这两者之间的连接点.  相似文献   
84.
19世纪末20世纪初,韩国处于开化期,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权的恢复,接受了进化论思想。作为维护国权的开化期思想,经历了从实学到新的基督教文化以及以进化论为旗帜的科学思想发展过程。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外来的基督教文化以及进化论的自然科学思想,经过相互磨合期,共同形成了新的时代精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5.
姚永朴两本文字颇有雷同的著作《国文学》和《文学研究法》,其出版相距不过四年,但学术声名却一隐一显。学人多以"体系、结构、组织"之善为由褒奖《文学研究法》,也因此消解了《国文学》的成就。而笔者经过对这两本著作的细读、剖析和比较,反倒以为《文学研究法》"体系"之建构并不成功;相反,《国文学》表面松散的撰述方式却别有内在理路,更能扬永朴之长而避其短。学界忽视两书之内情,径以表面之"体系"、"结构"为衡量,这一现象实际上折射出西方现代学术体系和学术著述观对中国学术产生的深层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86.
Conventional literary practices have always been used to perpetuate an us/them binary that reduces potential discussions concerning diversity, transnationalism or hybridization to a simplified relationship between dominant and subordinate categori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in order to avoid this predicament, cultural critics should move beyond ‘vertical’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instead employ intercultural models which lend themselves to a consideration of the horizontal affiliations that can be found among women writers of colour. By engaging the writings of Jessica Hagedorn, Hisaye Yamamoto and Sandra Cisnero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multicultural analysis enabl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se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affiliations between racialized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Further, it suggests that by comparing, contrasting, and interfacing emergent literary practices within current theories of cultural and feminist studies, critics will develop a ‘creolized’ approach which will help facilitate new alliances and sensitivity among the disenfranchised.  相似文献   
87.
“知物哀”论是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提出的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诗学理论。在幕府封建统治的时代背景下,“知物哀”论是作为以儒佛为中心的“劝善惩恶”论的反话语而被建构起来的;其本身包含着强调文学自律以及注重现世、以人为本的诗学主题。因此“知物哀”论具有时代的超前性,对日本近代文学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8.
网络文学批评的标准应向精英靠拢,还是坚持大众的立场,似乎都不能令人满意。与精英批评相比,网络批评因对标准学术语体的突破和与创作、鉴赏的密切互动而具有特殊的价值;而"大众"批评,它又因自发性而存在着局限。网络文学批评需要元批评研究,这种元批评研究需要避免陷入精英立场或大众立场的对立模式,从批评现象本身求解,做出尽可能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89.
《文心雕龙札记》突破以笺注、评点为主的传统读经之法,侧重理论阐释来探究《文心雕龙》的文论特质,凸显义理申发的色彩,奠定了现代“龙学”的研究基础。批判文以载道传统、推重科学求真意识,以及对文本内在体系的细细爬梳,《文心雕龙札记》新中夹旧的文论书写形态标举了古代文论研究转型的一个典型文本,也开后世“龙学”研究的诸多法门。  相似文献   
90.
作者运用比较研究法,把民国文学史置于中国历史空间,与过往朝代尤其是隋朝文学予以对比,缕析如文中所示的特点,为完整的民国文学史乃至中华民国史研究添砖,其终极目的在于科学地建树完美的中国文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