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94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664篇
社会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典型人物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重要载体,回顾与雷锋精神相关的争论和对雷锋精神的不同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代青年价值取向转型的特点。因此,学习雷锋精神,加强青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强调以职业道德建设为切入点来继承雷锋精神,强调以诚信、责任等价值理念的倡导推进雷锋精神的再传播、再学习、再延伸和再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伍德罗·威尔逊秉承基督教长老派思想,站在超验主义的立场反思科学主义,他批判结构主义造成的新迷信,坚持传统的文本解读策略。威尔逊的文学经典三原则维护文学的人文属性,体现出世纪之交的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想,其文学观的时代意义在于用新古典主义重建社会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文化由于自然环境和传统思想的差异而呈现迥异的面貌,这两个不同的生长基点造成中西道德价值观、中西哲学思维方式、中西文学审美风格的差异。中西方人的社会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源于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文化的互识、互敬、互补需要建立在真正相互理解的基础才能达到相互融合,这是全球文化构建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清代钱塘闺秀的文学生活比较活跃,有三个突出特征:其一,一门风雅:家族内的几代女性都能吟诗作词,她们学词的途径通常是通过家族内部诸如父母的亲自教诲或拜社会上的名师学习或自学成材;其二,彼此唱酬:钱塘闺秀彼此间的唱酬也由个别的、零散的现象变成一种群体的、集中的文学活动。这些女性不仅在家族内部女性之间、夫妇之间、更与其他男性文人间接席联吟;其三,结集英华:她们产生了自觉的立言意识,因此她们有意识地为自己或者为他人结集,或者她们的作品经由夫婿或其他男性文人结集,从而使得她们的文学成果能够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5.
从战国时代的《秦记》到六朝志怪文本,秦"大梓牛神"传说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古典文献对这种栖身于树的森林精灵及其灵验的类似记载,曾经形成一种特定的叙述模式或文化母题,它在人类学的视野观照下,彰显出巫文化在不同时代和民族原始遗留的世界普遍性。就其本事来考察,秦王砍伐大梓树的集体行为,实际上是古代社会结合巫舞而演示的一场较为正规性的巫术驱邪活动。  相似文献   
16.
微时代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使信息的传播带有技术层面福音,进而改变了人的生存样态,它让人们陶醉于欣喜、享受着便利,拥有更多理性的同时,也将人们裹挟到焦虑、浮躁与盲目之中。微时代的来临带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改观,人们的审美也随之而动,传统的审美活动在微时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缔造一种哲学思维,养成理性、批判、反思的哲学精神是在博弈中寻求平衡,对个人及社会都有极其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勰《文心雕龙》无论是对理论体系的设置,还是对具体问题的论述,或是对总纲五篇的排序,抑或是用“文心”来为全书命名,均体现出一种由内及外的思维方式。而归根结底,这种思维方式源于南朝礼学,所以《文心雕龙》与礼学在思维方式层面具有鲜明的异质同构性。刘勰的思想精神与立身行事体现出其积极入世的儒家情怀,彰显出对礼学的热衷推崇,可以说进行礼学批评是其撰写《文心雕龙》的一个动机,以此敷赞圣旨,进而谋求仕进。因此,《文心雕龙》彰显出浓厚的礼学思想特色,具有深厚的礼学蕴涵,由内及外的思维方式正是其礼学蕴涵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黄轶 《南都学坛》2007,27(5):57-60
京派在挤压的都市文明之外,为我们展示了淳朴的乡土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想重构显示了京派另类"民族想象"的独异之处,表明了它与五四新文学对接中的反叛。沈从文的创作分乡土抒情、都市讽刺、民族或民间传奇的重叙三部分,他在多重文化冲突中张扬文化综合和重构,其对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开掘标志了京派对民族性格和心理探求的深度。但对于落后的农耕文明下的乡土中国,京派呈露了不合时宜的奢侈。这也正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文化境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一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文艺理论研究史上的不少空白.但由于此书成于众手,错舛之处亦在所难免,按页码顺序从该书中可拣出除刘禹锡部分(刘禹锡部分有另文论之)之外的、有明显误漏的注释十二条,并有翔实的史料可为此举证.  相似文献   
20.
曹丕《典论·论文》的写作时间有建安十六年、太子时期、黄初初年前后三说。分析文献及史实,可以发现它的写作时间应该在太子时期,因其创作与《与吴质书》、《与杨德祖书》关系密切,而《隋书·经籍志》对当时书籍存世的记载对确定该文的创作时间下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经过史实研究,可以精确地将《典记·论文》创作时间定位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至建安二十三(218)年二月三日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