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6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47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809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抗战爆发: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分界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 ,抗战爆发是中国 2 0世纪文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分界线 ,此后 ,中国文学开始了一个很长的“共名”时期 (这个时期的下限尚有待确定 )。论文同时指出 ,鲁迅去世与抗战爆发在时间上几近重合 ,是这一分界能够成立的关键 :这一重合直接标志了战前新文学的某种精神的终结  相似文献   
42.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丰富多彩,其共同特点,一是站在社会现实的对立面,从与社会现状相反的方向去构想,表现出鲜明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情绪。其二,这些理想中的社会,不是从国家的政治法律、行政组织等方面去设想,而是与之相反,是没有王治的“无为”世界,那里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追求一种自然无为、和平安逸、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其三,这些理想的设计,皆重在道德的建树,而且是以鲜明的复古思想为指导,提倡远古的道德文明,追求返朴归真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43.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问世,是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种必然,它解决了新文学诞生以来长期困扰文坛的作家自身的立场态度、情感体验、美感情趣与其表现对象和服务对象之间的矛盾,它导致解放区的文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由此而产生的权威话语和创作模式对此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无法回避的重大影响。同时,对《讲话》的研究,也是关乎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发展历程、发展规律的探索,它兼容诸多的矛盾、张力、悖论乃至魅力。  相似文献   
44.
日常生活叙事与当代上海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常生活叙事在上海现代文学中有其独特性。建国后,上海作为资产阶级思想的集聚地,处于被改造的境地,日常生活由此被纳入社会整体目标下,失去了独特性。80年代中后期,上海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在回归中发展,展露出积极向上的生存理念。进入90年代,上海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呈现出多种姿态。本文对上海当代文学中的日常生活的发展流变作一总体的描述,并力图揭示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嬗变。  相似文献   
45.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作家都参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文学》月刊作为30年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刊物,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学》月刊的"儿童文学特辑"体现了30年代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6.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ain insights from selected literature on risk perception, particularly in connection with natural hazards. It includes numerous case studies on perception and social behavior dealing with floods, droughts, earthquakes, volcano eruptions, wild fires, and landslides. The review reveals that personal experience of a natural hazard and trust—or lack of trust—in authorities and experts have the most substantial impact on risk perception. Cultural and individual factors such as media coverage, age, gender, education, income, social status, and others do not play such an important role but act as mediators or amplifiers of the main causal connections between experience, trust, perception, and preparedness to take protective actions. When analyzing the factors of experience and trust on risk perception and on the likeliness of individuals to take preparedness action, the review found that a risk perception paradox exists in that it is assumed that high risk perception will lead to personal preparedness and, in the next step, to risk mitigation behavior. However,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In fact, the opposite can occur if individuals with high risk perception still choose not to personally prepare themselves in the face of a natural hazard. Therefor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view, this article offers three explanations suggesting why this paradox might occur. Thes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isk governance and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for the willingness of individuals to invest in risk preparedness or risk mitigation actions.  相似文献   
47.
本文论述了在高职学生中开设文学鉴赏课程的意义、目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文学鉴赏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48.
由于生活的地域、特定的文化语境以及相似的文化心理等因素,唐加勒克的诗歌创作与俄罗斯文学有深厚的渊源。唐加勒克积极吸收俄罗斯文化中有益于自身文学发展的因素,在“为人生”文学观念的指导下,关注哈萨克民族的前途,草原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49.
在当下的文坛湘军中,魏剑美是一位很有实力的作家。他的长篇官场小说《步步为局》、《步步为局2:副市长》自出版后,迅速在全国热销。尤其是他的杂文具有鲁迅风骨,不仅文笔犀利,视角独到,而且思想深邃,逻辑缜密,给人以极大的阅读兴趣与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50.
"左翼文学"与"延安文学"都是有着内在质的规定性的文学史概念,不容混淆。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更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文章从澄清概念出发,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系,着重辨析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以澄清近年来一些研究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