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59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853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ABSTRACT

Collective Impact (CI) is a framework for collaborative social change that has gain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over the past seven year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peer-reviewed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CI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what is known about its use. Nineteen articles were located. We identified four themes in the research: A need to adapt CI to the specific context, its technical nature, the importance of relationships, and concerns about power and equity. The literature on the CI framework is in its infancy and as such tends to focus on capacity building or model development. Whilst CI promotes important discussion about collaboration and social change, issues of power, equity and grass-roots engagement require further attention.

IMPLICATIONS
  • Peer reviewed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I is at an early stage and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 Social workers should carefully consider critiques of CI before adopting this framework for social change.

  相似文献   
152.
《剑桥中国文学史》旨在打破以往文学史写作中的习惯性范畴,开创新的文学史范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特殊的"文学文化史"的书写姿态,立足于在文化史的背景下考察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这种书写策略为我们认识文学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但并没有在全书中得到全面的贯彻。《剑桥中国文学史》的文学史分期方式也引人注目,某些基于文学文化史立场的分期方式显得新颖别致。全书的文学史分期方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存在着按世纪、朝代为文学史分期的现象。由于全书的编者热衷于探求"过去的文学"原貌,在实践中往往对某些重要作家作品叙述较少,而对次要的文学现象评价过高。这种迥异于时流的评价可新人耳目,但有些评价是出于臆测,并没有坚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3.
2010年文艺学研究热点具有前所未有的新质。对伯明翰学派和文化研究的研究不再停留在口号上的宣传和只言片语的引用,无论是在学术史研究还是方法论反思上均有重要进展;文学理论的建构主义与本质主义之争也不再各执己见而是更加开放与包容;围绕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争论尽管波涛汹涌,却也已显出退潮之意;与之相反,对文学与形式问题感兴趣的学者却在平心静气的不争论中共同推动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4.
五四以来,作家高估和片面夸大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陷入对文学的迷信中。虚悬文学接受状况、无视文学接受史和作用史,是作家迷信文学得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作家和受众混淆文学和生活、文学世界和现实世界,是作家迷信文学得以实现的方法论前提。作家大多兼备文学家和社会改革家双重身份、且偏重后者,是他们迷信文学的心理根源。眼下,破除对文学的迷信是文艺界创造文学良性走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5.
《星期文艺》是《新华日报》创办初期设立的第一个文艺专刊,由胡风编辑,因稿源缺乏,问世不久就停刊了。《星期文艺》注重评论,它存续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经初步形成了《新华日报》文艺副刊注重战斗性、批判性的特色。由于胡风在文坛的重要影响以及“七月派”作家的有力支撑,《星期文艺》也得以刊载了一批生活实感与战斗激情紧密融合的优秀创作,形成了抗战初期文艺园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156.
当前文艺批评存在的问题颇为突出,而且涉及多个层面。但归结起来,其根本性的顽症就是文艺批评力匮乏的问题。文艺批评力匮乏主要之因是赞美式批评泛滥成灾、恶炒式批评频频上演、搔痒式批评肆意横行。提升文艺批评力势在必行、实在必要。要提升文艺批评力,首先要提高文艺批评者的素质,其次要发挥批评文章所特有的审美与审丑功能,再次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7.
熊权  陈娟 《云梦学刊》2011,32(5):104-106,114
张资平"左转"作为参照物可以旁证左翼文学一段旁逸斜出的发展初期。后世文学史家擅以"剔除法"突显左翼文学的严肃单一性,未免忽略其复杂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8.
先进文艺再生产是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社会权力关系在公共文艺政策上的理论表达;是一种将文学性纳入社会总体文明取向中所构成的文艺意识形态话语.它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原理和美学-历史的文艺批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文艺政策实践而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59.
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对于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一直存在,然而,新时期以前,学术界更多的只是译介他的著作,相关研究却比较少,而且这些研究基本还带有政治的眼光,不能给予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新时期之后,由于摆脱了过去认识上的政治思维模式,人们对他的研究才算是真正有规模地展开。普列汉诺夫的思想异常丰富复杂,从“对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的总体研究”、“关于艺术起源问题探讨”、“对功利和审美问题的探讨”、“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学文艺批评”等几个方面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可以发现,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思想始终围绕并且从未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指导,他对艺术问题具有独特性的认识与主张。对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学文艺思想做庸俗化、机械化的理解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0.
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岚 《统计研究》2014,31(5):17-23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框架,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并探讨了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发展轨迹。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不同,导致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我国不同技术层次行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同时实现了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而对于中高技术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 “锁定”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