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2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160篇 |
理论方法论 | 29篇 |
综合类 | 879篇 |
统计学 | 6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100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92篇 |
2006年 | 92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9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张道一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73-75
面对宇一的历年画作 ,可以排成一个大型的方阵 ,其中贯穿着一条线 ,就是对主题性绘画的追求和色调的清新明丽。诗人艾青说 :“我生活 ,故我歌唱。”那么 ,宇一呢 ,当然是奋挥手中的巨笔 ,再创新的辉煌。这是时代的要求 ,是中国美术史的一个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92.
古代文论"养气"说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气”说源于儒、道哲学上的“养气”论 ,是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之一。古代文论“养气”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元、明清等四个历史阶段。在历史发展中 ,“养气”说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涉及到作家道德人格之修养、创作心态之培养、艺术才能之习练、艺术个性之发扬、人生阅历之增广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3.
体大虑周的《文心雕龙》广泛论及了魏晋以来的作家、作品,而唯独对六朝文学中地位甚高、影响至远的《世说新语》只字未提,究其原因,我想主要还是刘勰的文学观造成的:原道、征圣、宗经而崇尚雅正,不满谐隐、杂说;崇儒为主,兼修佛道,反对玄谈;萧统文学集团的参照;重古略今,不论近世。 相似文献
94.
林宪亮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6):114-117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则谢安指责《语林》描写不实,从而使之被废弃的故事,于此许多学者认为刘义庆会从中吸取教训。本文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两则关于《语林》的故事出发,认为刘义庆对《语林》是欣赏的,对它的被废弃是同情的。《世说新语》追求内容的真实性并不是因为吸取了《语林》被废的教训,而是魏晋时期对小说的创作要求。 相似文献
95.
王瑞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2):83-86
公元 2 0 7年 ,47岁的刘备“三顾茅庐”去请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究其不辞劳苦“三顾茅庐”之原因 ,学术界一直普遍认为是刘备慕名而往。笔者认为 ,诸葛亮的才能固然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而更主要的使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则是徙居荆州十余年的诸葛亮 ,靠着原来的家族关系和自己杰出的交际才能 ,已经成为荆州地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而客居荆州的刘备要想立足于此地并有所发展 ,就必须求得荆州地主集团的支持。然而 ,当时占据荆州的刘表对刘备是“疑其心、阴御之。”[1](卷三十二 )刘备寄人篱下 ,为了避免刘表生疑 ,他不能够公开直接去求得荆州豪门望族的支持。而客居荆州又与荆州地主集团有密切联系的诸葛亮就成为刘备沟通与荆州地主集团联系的最理想人选 ,故而刘备才有“三顾茅庐”之举。 相似文献
96.
为了深入探讨刘师培在清代学术史上的贡献,从学术史的视角反映刘师培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地位和影响,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0世纪初期,刘师培在章太炎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时间、空间等不同角度对清代学术史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对其中许多重要问题,如汉学的描述和清代汉学的变迁、戴震的研究、扬州学术、清代学术的评价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同代学人中造成了很大影响,对此后的清学史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文心雕龙》自然文学观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晓青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3):30-32
刘勰《文心雕龙》以“自然之道”来阐释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文”之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文”与“质”的本质统一关系,并以此为核心探讨了文学创作之发生、文学风格之生成、创作自由之实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相当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 相似文献
98.
刘文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4):59-68
刘祚昌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为新中国世界史专业的奠基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是美国史和英国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改革开放后,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世界历史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美国史研究和杰斐逊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刘祚昌先生半个多世纪的学术人生曲折而辉煌,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9.
付晓青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83-87
以"自然"论文学,汉朝<淮南子>已有记载,但只言片语,语焉不详,直到魏晋鸿篇<文心雕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论文学观.刘勰以"自然之道"来阐释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文"之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文"与"质"的本质统一关系,并以此为核心探讨了文学创作之发生、文学风格之生成、创作自由之实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相当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 相似文献
100.
张旭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5):145-147
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两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有两首赠诗给杜牧,但杜牧没有回应。董乃斌先生撰文,从对党争的态度不同、文学观的不同、个性不同和两首诗本身四个方面分析比较,论述李杜二人交谊。董文侧重于对"李赠而杜不答"这一现象展开分析,中肯而有见;而对两首诗本身进行细读,并补刘蕡一例,或可为董文补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