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篇
民族学   17篇
丛书文集   160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877篇
统计学   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3 毫秒
71.
刘禹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贬谪文人。贬谪的困境使他身心受到双重的磨难,但正是因为贬谪的激励与抗争使他的情商丰富、饱满,呈现出调控自我、超越苦难的豁达情怀;激励自我、昂扬奋发的精神气魄;忧国忧民、矢志不悔的坚毅品行。他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情商为后世所景仰。  相似文献   
72.
《管窥蠡测录》是刘正强教授一生学术研究的总结。书中的大部分篇章是研究鲁迅的成果,这些成果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养、宽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思想,决定了作者作为鲁迅研究之一家的地位。刘正强教授获得成功的秘诀是运用政治、美学和哲学思想研究鲁迅。  相似文献   
73.
刘小兵的《积极叔》是一篇典型的包产叙事的文本,真实地反映了包产的复杂过程,表现出转型期的复杂思想。从政治、伦理、道德等维度对其进行解读,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包产进程的原貌,而且对探讨知识分子的创作心理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4.
刘光蕡直面近代中国的现状,在深刻的国情认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深远的民族忧患意识的促使下,比照西学,对儒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儒学尤其是宋明以来的儒学自身存在务虚的不足,从而提出了“因时变学”的儒学改造主张。他提出的“因时变学”命题有具体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并有其形成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75.
郝建平 《阴山学刊》2003,16(2):76-80
土地制度是战国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它直接关系到对其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认识程度 ,因而前辈学者对其用力颇多 ,并有一些研究成果面世 ,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是公有制的瓦解和私有制的确立。上个世纪 70年代末 ,刘泽华先生以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为依据 ,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 ,首倡“战国授田制”说 ,这一观点提出后 ,很快得到学者同仁的广泛回应 ,他们纷纷撰文表达看法 ,使这一学说得以进一步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76.
王炜民 《阴山学刊》2001,14(4):35-39
刘乃和先生执教五十多年,将毕业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为师忧道不忧贫"是她发自肺腑的心声,也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刘乃和先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执著追求,默默奉献,淡薄名利,奖掖后学,甘于清贫,乐观豁达的不朽精神,值得所有"为师"者学习.  相似文献   
77.
刘基诗文集版本较多,情况复杂,虽有人曾对此做过专门研究,但钟惺所评辑《刘文成公全集》一书,研究者却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①。钟、刘之文在思想情趣及表现形式上迥异,但钟惺在评点《刘文成公全集》时,不置一贬语、极端推崇刘基之文。通过对《刘文成公全集》一书评点内容与钟惺文论主张、思想观点之比较,同时对坊间托名钟惺情况之探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题名钟惺评辑《刘文成公全集》一书,其评点者并非钟惺。  相似文献   
78.
孔尚任通过清流名士、秦淮名妓、清客艺人三种文化意象,来咀嚼旧国昔年的文化诗意.作为清流名士,侯方域风流放纵,且具备出众的文采和经世才略.作者并无针砭侯方域之意,对他给予充分的肯定.李香君代表了秦准名妓既有文士风又有侠者慨的文采、见识、胆略,以及她们的择夫标准和相夫原则.从柳敬亭们的身上,反映了晚明民间文化与士大夫文化的交融,使二者相得益彰;也反映了明清之际士大夫阶层对下层人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79.
刘光第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性格、思想、人生三个角度,重构刘光第的全息图像。分析了其性格中内向、孤傲、坚毅的特点,以及忍耐克制的理性色彩;以忠君、圣君贤臣、乐生逸身为切入,展现了其思想的旧学背景;描述了其在新、旧之间盘旋的复杂变法主张,以及具体参与百日维新的情况。从三者的缠绕中,揭示出刘光第的内在矛盾性,并将此归结于剧变的时代及普通人的人格,从而完成了对刘光第新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80.
唱和是唐代诗人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唱和集几乎占唐代诗歌总集的三分之一。与刘禹锡有关的唱和总集有九部,尽管这些总集均已散佚,但通过文献考察和辑佚钩沉,我们能从中了解刘禹锡交往唱和的以下情况:九部唱和总集中,现在尚存世的诗歌在350首以上;与其交往唱和的诗人较为广泛,由此可见其在中唐诗坛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唱和交往,可见其与白居易等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