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02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153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努力已一个世纪有余,然而文坛经典之作却屈指可数;尤其是近十年来,伴随着话语转型而来的却是“失语”的焦虑;“颠覆”“消解”之后却不见有效的重构。具体表现在:一,我们的文艺理论一直在西方的文艺理论里徜徉;二,我们的创作在一味地模仿西方的现代形式。显然,我们的现代化已走入误区。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照亮我们走出误区的圣火。  相似文献   
102.
鲁迅自剖的一方面内容直指自己的黑暗内心 ,这里有着超乎常人的坦率 ,同时又超乎寻常地隐晦 ,这两方面奇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构成了《野草》和《彷徨》这两个骨子里内蕴孤独的典型自剖文本。从这一角度来进行的解读 ,特别是对于《彷徨》 ,已经开始但还远远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在某种程度 ,鲁迅自剖的自觉和达到的深度 ,是中国文人中所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03.
鲁迅笔下的阿Q使王任叔深受感染,在他小说中刻画的“光棍党”身上,可以见到阿Q的影子,成为其小说中的阿Q家族。窘困潦倒的处境、人的正当生活的要求、朦胧的革命愿望、麻木愚昧的心态、悲哀的遭遇结局,都使“光棍党”带有浓郁的阿Q色彩.王任叔采用与鲁迅相似的幽默与讽刺交融的手法,丰富了新文学的人物画廊,推进了对于国民性问题的思考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4.
鲁迅的新诗理论内容丰富,见解深刻,是我国新诗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的新诗创作对我国新诗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助威和推动作用;他的新诗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基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从传播思想史的角度, 论述了鲁迅早期的传播思想。对其文化传播的比较观、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结构及传播的现代取向作了评析。认为鲁迅这一时期的传播思想, 对当前的文化传播活动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6.
鲁迅先生有自己独特的翻译立场,那就是意识形态如同主导他的创作一样主导他的翻译行为。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与作为翻译家的鲁迅秉承同样的文学原则:教化国民,重构社会。  相似文献   
107.
依据三家《诗》研究的成果,可以分三个部分全面探讨《鲁诗》在先秦时期的形成渊源及其特色:一、通过《毛诗》、《鲁诗》与《左传》中的“引诗”相对照,说明《鲁诗》最接近先秦诗义古貌;二、从《鲁诗》诗说本身的特色,揭示班固“鲁最为近之”之说;三、从仅有的保留材料中,分析《鲁诗》诗篇、诗句存在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08.
苏轼对柳词的态度是复杂并且微妙的,有批评,甚至轻视;然更主要的,却是赞美和推崇,并提出了"柳七郎风味"来概括柳词的主要艺术风格,即雅俗共赏:以铺叙之功化俗为雅;用典、下字以雅融俗;以入神的白描,或以深情的剖白之真化俗为雅。  相似文献   
109.
阿Q与王龙分别属于鲁迅和赛珍珠笔下的人物,文章从剖析两位人物形象着手,探讨两位作家在人物塑造和对人物本质的把握方面的相似性,并通过对两位作家生活经历和思想背景的比较,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0.
鲁迅与扬州学派有着或显或隐的渊源关系.鲁迅的金石学研究,得益于王念孙的音韵训古;鲁迅轻儒重墨,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启于汪中,或与汪相契合;鲁迅研究古小说,与焦循的戏剧理论相关联;而阮元对自然科学的重视,他的金石著录,他的文学观点,都曾为鲁迅所关注,在鲁迅的思想与著述中留有印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