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7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同志为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青年毛泽东的良法思想是在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国内外环境中,在中国传统法文化和近代各种法律思潮的影响下,在其自身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包括了对法与社会、法与国家、法与人民关系的认识。这是毛泽东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确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过程中必要且有益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同志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些特色主要体现为:坚持党的宗旨与工作路线相衔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民性;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任务相一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坚持思想教育与加强领导相承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坚持科学与艺术相协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学习和借鉴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对于我们研究毛泽东思想,推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治追求是贯穿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进程的一条鲜明线索.茅盾一生的文学批评活动恰好提供了中国现代"主流"批评生成演化的个人证词.在文学与政治、个人与集体、权力意志与个人思考之间,茅盾一直处在不断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中,他的批评成果不仅表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断选择、不断徘徊、不断矛盾的心路历程,也显现了"主流"批评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更是对其理论创新的实质要求。它强调了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变化着的社会实践为根本价值参照;一定要敢于和善于解放自己、否定自己;强调了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是求立性、升级性和单维指向性。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精神食粮."毛泽东思想概论"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政治理论课改革中力度最大的一门全新课程.为此,在对该课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和措施,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7.
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实质上也是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学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毛泽东学风理论的精髓所在,它对于新时期端正学风,创新理论,搞好党的作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马癸《文则》考察修辞现象的方法至今仍有意义。着眼于汉语修辞学史 ,从“假之以渔”,而不是“假之以鱼”的角度 ,可发现《文则》中蕴含着素朴的辩证综合法、直观分析法、有限演绎法 ,实在难能可贵 ,值得今人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中国现代化战略构想在目标模式、时间估计、战略步骤和动力来源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矛盾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法则,贯彻科学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具体地分析具体矛盾的法则,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坚持矛盾是相互转化的法则,积极化解矛盾冲突和妥善处置群体事件,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