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7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毛泽东反庸倡廉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是中华民族传统廉政文化,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庸倡廉思想。毛泽东反庸倡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包括:开展反庸倡廉思想教育,增强全党预防和遏制腐败的能力;开展整风整党运动,纯洁党的组织和严惩贪污腐败分子;发扬民主和强化监督,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厉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建立法规制度,从根本上铲除贪污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率先垂范,发挥领导干邵的带头表率作用。毛泽东反庸倡廉思想的当代启示是,反庸倡廉建设必须常抓不解,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反庸倡廉体系。  相似文献   
1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要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完成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语言等方面论述该课程教学如何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4S-4~,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3.
毛泽东、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两位伟人的和谐思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存在着继承发展的辨证关系.同时,他们的和谐思想在产生方式、实践途径、实践结果上也呈现出相异性.深入探讨、梳理并比较两位伟人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论述,对于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4.
从1956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提出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许多正确思想,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失误。全面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想,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5.
中国工业化的特殊道路决定了毛泽东时代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而且其影响延续至今。对毛泽东时代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成就不应低估。毛泽东时代的城镇化进程奠定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大发展的基础,其经历的曲折绝非毫无价值。  相似文献   
116.
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是医务人员应该遵守的根本指导原则,它统帅着医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贯穿于医德发展的全过程。毛泽东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对社会主义医德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5周年之际,重温毛泽东同志对医务工作者的谆谆教导,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水平、促进医疗卫生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7.
方以智与桐城泽社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以智为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大学者之一,成就卓著。他早年于家乡桐城曾结泽社,具有文人社团性质,但今人对此知之不多。泽社之成立不迟于崇祯元年(1628年),方以智与社友课读其间以应举业,并进行文学活动,长达七年之久;泽社的社课为方以智的文学及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泽社为明代文人结社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8.
五四时期,毛泽东猛烈揭批"万恶社会",决心"改造中国与世界".他认定世界上"吃饭问题最大",坚信"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提出要确立一个"从事根本改造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五四时期,毛泽东认定"民众是天下的主人",坚定主张进行阶级斗争.从主张"呼声革命"到坚决主张"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不仅标志着毛泽东在阶级斗争这个重大问题上完成了从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而且也标志着毛泽东已经转变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9.
本文通过对茅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主张的观念构成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和对这一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复杂关系的梳理,就茅盾文学观念的独特价值和20世纪中国主流文学内部多重话语模式之间起伏消长的关系格局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0.
谢建忠  张华林 《兰州学刊》2011,(11):110-115
刘桢的诗歌创作深深植根于《毛诗》及其经学阐释的丰厚土壤之中。它表现为对《毛诗》文本及其经学阐释的吸收与融合,这种吸收融合不仅存在于刘桢诗歌的意象、语汇、表达方式、艺术思维等方面,使其成为建安诗歌吸收融合《毛诗》的突出典范,而且还催生了刘桢的诗学理论观点,并深刻影响到钟嵘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