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1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519篇
理论方法论   156篇
综合类   2763篇
社会学   90篇
统计学   3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538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71.
“9·11”事件后,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战争的推动下,大国关系经历了深刻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诸多特点,特别是美国成为这次大国关系调整的关键因素。对这些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当前大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2.
和谐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唯物辩证法,而是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即人学。对人的生活本质的批判性透视,对人的自由主体性的高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建构,是和谐社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最内在的精神关联,是我们把和谐社会理论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根据。本文指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和谐社会理论的物质前提、人的社会性本质的生成是和谐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理论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973.
《妙法莲华经释文》是日本学者中算撰写的一部关于《妙法莲华经》的重要音义著作,成书于公元976年。书中涉及文字、音韵、训诂各方面问题.在语言研究方面颇具价值。我们拟就轻重、避讳改读等问题列举实例,进行初步探讨,揭示《妙法莲华经释文》在音韵方面所具有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74.
1933年11月13日,马仲英的军队进攻孚远(今吉木萨尔),守城军民经九昼夜奋战而取得胜利。但有关史著对此战发生的时间记载有误。文章根据各种资料的记载,纠正了误说。  相似文献   
975.
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指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要深入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增强其文化内容的理论魅力,继而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76.
马开尧是云南当代诗坛上一位较有特色的回族乡土诗人。他的诗以其丰富的情感、哲理思想和特有的艺术风格而独具魅力,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因而赢得了省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有些作品被翻译到国外,对国外读者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77.
五代兵制沿袭唐制 ,而臣服于五代各朝的马楚兵制 ,一般来说与五代类似 ,但也有不同之处 ,特别是对五溪地区少数民族实行的“都誓主”制 ,是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创造  相似文献   
978.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网上搜索,本文对1997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为文献基础,概括分析了该项研究出现的问题背景、研究成果、发展阶段及其特征。认为关于该问题的研究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饱和的状态,如何把以前的研究成果梳理分析合理利用,使其对该问题的解决真正起到作用才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9.
随着过去20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数都把子女留在家乡,部分子女跟随父母到了城市。无论是“留守”还是“流动”,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抚育和教育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和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2006年“珠三角”3000多名农民工的调查资料中反映的有关农民工子女的抚育和教育方式的分析,理解农民工子女“留守”家乡和“流动”到城市的影响因素,发现在控制了农民工个人和家庭因素之后,农民工来源地的区域差异仍然是影响他们的子女“留守”或“流动”的重要因素。“地区性壁垒”存在的原因和机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0.
本文分析了香港回归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三次解释中所采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包括文本解释、结构解释和立法原意解释等。文章强调“人大释法”在娴熟地采用这些法律解释方法时对法理学说的运用。文章指出,在居港权案中,特区终审法院与人大释法在法律解释方法上的分歧主要在于确定体现立法原意的权威本文的过程中,究竟是采取程序主义的形式审查,还是实质主义的意图推定,这不仅是法律解释方法的不同,而且是法理学说和政治立场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文章批评了立法者不适宜解释法律的流行偏见,呼吁将基本法纳入列国家宪政体制中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