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59篇 |
理论方法论 | 18篇 |
综合类 | 279篇 |
社会学 | 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齐文榜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5):64-68
前言对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生平、仕履与思想,诗歌的内容、艺术与后世影响,以及作品的结集过程与宋元明清时期的刊刻流传情形进行全面探讨(限于篇幅,有的删除)。对贾岛受佛教思想影响之深,对佛家相关景物的刻画之精,五律创作的卓有建树,以及岛集版本源流系统的考辨等皆有己见。实际上这是对《长江集》的一次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哲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30(1):56-59
洪迈的《容斋随笔》是一部史学名著,奠定了洪迈在文学、史学、考据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此书也集中反映了洪迈的历史哲学思想。他一方面强调天命的重要性,认为人间祸福、王朝盛衰都由天命所定,另一方面则重视人事,认为人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二者构成了洪迈的天人观念。在具体的历史写作过程中,洪迈结合两种写作方法构成了自己的历史方法论,体现了超越同时代历史学家的历史卓识。 相似文献
13.
略论贾宝玉和甄宝玉——兼论特殊典型化的艺术方法——矛盾分身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秉权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3):38-42
“有两种精神居在我们心胸,一个想要同别一个分离。”甄贾(真假)宝玉是同一个人物思想矛盾的两个方面。这是一种很独特的塑造“矛盾人”的典型化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的中外艺术中,已经很普遍了。曹氏写甄宝玉是用模糊法,高鹗则用了明朗法。这是倾向的不同。真假宝玉也是曹雪芹思想矛盾的某种反映。 相似文献
14.
柳青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87-88,102
文章试从塑造“高大全”英雄的样板戏《沙家浜》与解构英雄,重塑凡人的小说《沙家浜》进行对比性阅读中揭露不同历史文化语境对今昔《沙家浜》的影响。可以说,《沙家浜》无论是往日作为“图解政治”之工具还是今天作为之“彰显欲望”手段都可以看成是文学在不同时代遭遇的性质相同的写作困境———外部环境对文学的过多干扰。 相似文献
15.
魏一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5):41-44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暗算》,在题材的新奇神秘、人物的特立独行、语言的冷峻怪味及构思的奇巧诡谲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为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开创了一种新的题材领域和风格样式。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的小说对于性的描写与叙述,无论是在表现范围的广度上,还是在对性作意象性处理的深度上,都不囿于通常所界定的性描写范畴,而是把一般的性特征、涉性情节作意象化处理,通过不同作品对性意象的重复叙述,表达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的抽象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游离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尴尬人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宁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4):27-33
《高兴》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最新力作,是其关注农民工问题的心血之作。笔者以细读作品的方法,从刘高兴的肾、高跟皮鞋、箫和名字四个方面入手多角度地分析《高兴》中的主人公刘高兴,一个游离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尴尬人物。 相似文献
18.
由“家乐主人”、“家乐教习”、“观众顾曲家”三者通力合作而构成的明清家乐导演体系,改变了职业戏班“以优师之耳目为耳目”的重表演、轻导演的戏剧理念,实现了集体导演的构想。明清家乐完善的导演体制不仅促进了家乐艺术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明清戏剧导演理论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20.
杨宏烈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2):7-12
陆贾是对岭南的文明开发卓有贡献的历史人物,两千年前留在岭南最重要的史迹遗址,是位于广州荔湾区西村的泥城。一处人文遗迹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历史思考与未来取向?纪念性价值、社会性价值、教育性价值,是一切人文史迹共有的特征,泥城当然也不例外。以体现人物精神思想为中心,以人文史迹及其环境为物质载体,构建供人们瞻仰、缅怀、发思古之幽情,供人们休憩、审美、抚今追昔而探索更美好将来的公共园林,可是对古人、今人、未来者皆为美事的举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