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22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36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8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政府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引导者、驱动者和调控者;行业组织是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履行沟通、协调、组织、指导、研究、评价等职能;企业和学校是高职教育的“双主体”,共同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能。  相似文献   
42.
隐喻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更是人类认识自身与所处世界的重要的认知方式。英汉隐喻植根于各自鲜明的文化中,尽管存在很多相似处,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产生了特定的认知特点,导致英汉隐喻认知缺失。译者在弥补认知缺失的基础上,需完成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达到尽量保留隐喻特征,准确恰当地传达喻意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3.
黄河 《学术探索》2004,(8):126-128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条必由之路。隐喻在日常语言、科技语言、诗歌语言、哲学语言中都俯拾即是。通常情况下,日常语言和科技语言中的隐喻,能指与所指是对应的,而诗歌语言和哲学语言中的隐喻,能指与所指是不对应的。对日常语言和科技语言中隐喻的解读,一般用理解式的解读方式,而诗歌语言和哲学语言中隐喻的解读,则需要感悟式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44.
论隐喻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华 《云梦学刊》2005,26(1):130-131,137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辞格,而现代的隐喻观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功能是多面的,在英语广告中被广泛运用,从而使得英语广告更具创新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45.
尼采重建价值的"超人"论与李贽的"童心"说均用"儿童"的隐喻来批判传统的道德价值,其价值趋向都是回归赤子,趋向超(成)人,而且两人都未能逃脱传统思想的客观在场而与自己的学说形成了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46.
英语词尾-e的逐渐消亡是语言自身通过放大系统中不对称差异,迫使其低维子系统对称破缺,实际上是依靠概念隐喻以牺牲其结构上的对称美来换取话语的经济效率,用经济的话语表达最充分的信息。而语法化是造成语言内部语法标记和结构渐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7.
在界定审美教育的概念基础上,探讨了审美教育的特性与功能。揭示了审美教育的普遍性与共通性、深刻性与广泛性、直接性与创造性等六个特性以及基本功能、初级功能、中级功能和高级功能四类功能,得出在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过程中,审美教育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品格和优势,发挥出独有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48.
在分析教育短期行为及其表现的基础上,论述了教育短期行为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并从学生品格养成、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结构调整等角度提出了解决教育短期行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喜福会》隐喻意象的分析,根据隐喻主题建构功能,提出在小说叙述结构中贯穿了由一个中心隐喻和大量衍生的次要隐喻支撑的"失散"———"回归"主题。这一主题是身处东西文化夹缝中美国华人群体文化处境的一种隐喻,同时也表征了普通人的生命轨迹。它代表了美国华裔从与母语母国的疏离和由此引发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失散",到主体意识和自我认同逐渐被唤醒和"回归"的历程,也象征了普通人的人生轨迹,使本文具有了广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0.
抒情文本情感具象化,常常通过隐喻这一修辞手法来实现。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应来自不同的领域,隐含着某种妥帖的相似性,具有较大的项外次空间距离和较小的项内次空间距离,并以情感为基点建立起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