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37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总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节作为京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从产生之初到现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节日内容的精髓.哈节的各种仪式,表现了京族丰富的文化精神.哈节寄托了京族的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标志,成为凝聚京族的重要方式;哈节反映了京族浓厚的怀祖追宗的历史意识;海洋文化贯穿于哈节的始终,表现了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2.
屈作楚辞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深切的爱国精神,感染国人,影响世界。建议端午节应增加祭拜屈原的仪式;增强端午赛诗的内容;升华原生有形文化赛龙舟等;在屈原乡里建立"国际端午节研究中心",以加强组织,规范其节俗活动。  相似文献   
113.
在中华民族灿烂绚丽的文化艺术中,各种艺术总是相互交织联系与影响着,它们从未单独孤立的存在过,戏曲与年画艺术更是如此。[1]本文以凤翔木版年画与西府秦腔为背景,运用历史文献学、比较分析法、学科交叉法等方法对两者深入研究,两者在地域文化背景、创作题材、视觉图像三方面体现出共生性特点,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共生发展。从而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贡献绵薄之力,更好地促进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14.
陈江风 《南都学坛》2006,26(2):26-31
“七夕”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中蕴含了上古文化演变的许多奥秘。首先,过去对于形成神秘数字“七”崇拜的原因揭示不够,通过对七曜、二十八宿、北斗七星等天文崇拜形成的历史原因的分析,可使神秘数字“七”崇拜成因的民族文化心理基础得以多角度、深层次的揭示。其次,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有着坚实的中华文化基础,从文化发生的角度探讨该故事的起源地,对于认识“七夕”文化的民族特性不无意义。再次,过去对于“七夕”乞巧与女性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有足够认识,而对其中隐含的生殖文化内涵少有研究。从两种生产的角度深入考察,对于揭示“七夕”文化的本质特征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5.
唐代没有中秋节,文人有八月十五玩月吟诗的风气。宋代文人中秋玩月多伴随着宴饮聚会,这一形式为都市富户效仿,造成了一种娱乐享受的氛围影响整个社会,北宋中期形成了以文人官僚的诗筵笔会和市民宴饮玩乐并行的大众化的准节日。在北宋灭亡的背景下,中秋月的“团圆”特征及其象征意义被凸显和强调。“团圆”涵义的加入使中秋节俗内涵变得完整,节日性质和地位在南宋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116.
三江县侗族的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也是村寨、宗族交往和民族交流的日子。鱼宴、秋社和斗牛活动有利于团结乡邻、加强宗亲和民族交往。由于年轻人外流,传统的大型的男女交往活动"月也"在中秋节期间日趋衰落。侗族人着力以旅游开发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宣传,它对民族文化传承带来的影响,目前尚难作出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17.
重阳节人们与亲友结伴出游、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节日中充满了浓厚的人伦亲情意味。这也无形中开拓了诗歌表现的题材,从而形成了抒情性浓厚的唐代重阳诗。在重阳节,因亲友常常不在身边,往往会加重诗人对其的思念,唐代重阳诗的艺术特征正在于充盈于其中的浓厚的思亲念友情结。诗人们多用登高、菊花酒、茱萸、授衣等节俗意象去传达自己的思亲感受,但因诗人经历、境遇、才情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情感面貌。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以广州珠村为个案,以龙舟节为切入点,在深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揭示其端午节俗的基本内涵、传承与变迁的历史轨迹,分析隐含于其中的村民族群传统的文化心态在都市文化的冲击下的自我抉择与重新适应。  相似文献   
119.
青海大通老爷山“朝山胜会”渊源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大通老爷山“朝山胜会”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省区域性“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朝山进香仪式颇有些古时皇家成员出行的印痕。本文对其仪式渊源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20.
作为一种俗文化,宋元戏曲大量地演述广大平民观众喜闻乐见的民俗事象。文章主要摭取其中的民间俗信、饮食等习俗略作考释,以观宋元戏曲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